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证实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
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刘国忠说,“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
(1)下列关于《尚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尚书》相传为孔子晚年编订,共计100片,孔子曾把自己编的《尚书》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
B.秦始皇焚烧了原有的《尚书》,汉代为了振兴儒学,让秦博士伏生用汉隶重新写成《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
C.相传西汉时期,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墙壁时,发现了一部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
D.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是根据东晋时期梅赜献给朝廷的《尚书》的编修版本。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将民间收藏的所有书籍送交官府,全部焚烧,《尚书》未能幸免。
B.“古文《尚书》”和“传世的古文《尚书》”是两个概念,有关真伪的问题是就后者而言的。
C.两千多年来,尤其是从宋代至清代,学术界从来未停止过对梅赜所献《尚书》版本真伪的质疑。
D.清华大学提供的一批战国竹简证明了“梅版”《尚书》系伪书,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古文《尚书》的真伪之争。
(3)下列不能证明“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的一项是___
A.“清华简”中的《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
B.传世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与“清华简”中的《尹诰》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C.“清华简”中的《傅说之命》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相同。
D.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
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古老历史文献--《尚书》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看到了失传多年《尚书》的真正原貌,证实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被称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就是根据梅赜所献版本编修。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
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篇共由3篇组成,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是由3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诰》篇一样,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是后人编造。
“从‘清华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看,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实是一部伪书,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它的怀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确的。”刘国忠说,“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
(1)下列关于《尚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尚书》相传为孔子晚年编订,共计100片,孔子曾把自己编的《尚书》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
B.秦始皇焚烧了原有的《尚书》,汉代为了振兴儒学,让秦博士伏生用汉隶重新写成《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
C.相传西汉时期,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墙壁时,发现了一部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
D.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是根据东晋时期梅赜献给朝廷的《尚书》的编修版本。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将民间收藏的所有书籍送交官府,全部焚烧,《尚书》未能幸免。
B.“古文《尚书》”和“传世的古文《尚书》”是两个概念,有关真伪的问题是就后者而言的。
C.两千多年来,尤其是从宋代至清代,学术界从来未停止过对梅赜所献《尚书》版本真伪的质疑。
D.清华大学提供的一批战国竹简证明了“梅版”《尚书》系伪书,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古文《尚书》的真伪之争。
(3)下列不能证明“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的一项是___
A.“清华简”中的《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
B.传世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与“清华简”中的《尹诰》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C.“清华简”中的《傅说之命》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相同。
D.传世的古文《尚书》中的《说命》记载了商王武丁与其大臣傅说之间的相关事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让秦博士伏生用用汉隶重新写成《尚书》”错,原文第二段为“由秦博士伏生口授”.(2)A “民间收藏的所有书籍”错,原文第二段为“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 2020-07-25 …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w.w.w.k.s.5.u.C..o.mA.尚书-中书-门下B.中 2020-07-25 …
按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A.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 2020-07-29 …
唐朝时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正确程序应是A.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一工部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 2020-07-29 …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 2020-07-29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运行机制正确的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 2020-12-05 …
唐朝中央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尚书—门下—中书C.门下—中书—尚书D.中书—门下— 2020-12-15 …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 2020-12-17 …
唐朝初期,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 2020-12-26 …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尚书—门下—中书C、门下—中书—尚书D、中书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