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
作业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故答案为: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但由于它只是消极的,所以一定要被摧毁。”种观点是( )。A.  2020-05-31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概括为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这两大类吗?还有其他的大类划分吗?马克  2020-06-18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史实)、历史解释、历史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刻在龟甲  2020-07-03 …

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如下不同史观分析的共同历史现象是()  2020-07-08 …

举例说明历史史观的问题,1新航路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等等分别介绍,那些重点常考得史观大举例说明历  2020-12-12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  2020-12-23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  2020-12-23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  2020-12-23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  2020-12-23 …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