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故答案为: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故答案为: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07-28 …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中国与苏联走的都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道路 2020-11-11 …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 2020-11-15 …
在某社区学习中心,一批志愿者坚持每个周末来教社区里的老人和儿童学习英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 2020-11-15 …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 2020-11-15 …
一位社会学家说:“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 2020-12-14 …
Sociologicalimaginationanditsmanifestation这是一道社会学论 2020-12-31 …
已知AC=BC,∠ACB=90°,CD⊥AB,垂足为D,求△ACD是不是等腰三角形.详:上海教育出版 2021-01-22 …
有人曾经问过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你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回答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 2021-02-05 …
有人曾经问过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你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回答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