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两题。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①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两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①乱:指唐末战乱。②泰阶: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准确辨识诗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侧重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答题模式一般采用手法+具体分析+效果.本诗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中“贫”“贵”,“陋巷”“豪家”可以看出是对比手法.然后结合全诗,联系诗人情感,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是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的情感是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题干要求分析“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明确了要点不只一个,要结合全诗逐条列举.这首诗标题为“与东吴生相遇”,表明主人应该是在路途之中,这首诗题材是“羁旅”,然后结合文本和注释进行分析列举.

答案:
(1)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1分),表达了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
(2)首联表达诗人颠沛流离的感慨;颔联诗人感叹年华蹉跎,借酒浇愁;颈联对世态炎凉、统治者的控诉;尾联对未来、国家前途的期待.(各联1分)


译文: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赏析:
因战乱频仍,诗人流落江南十二年,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看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两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