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呈碱性)、乳酸、pH试
题目详情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呈碱性)、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
(3)根据如表,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是: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___(有/无)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
(有/无)缓冲作用;动物血浆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呈碱性)、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 步骤 | A组 | B组 | ||||
| ① | 1号 试管 | 2号 试管 | 3号 试管 | 1号 试管 | 2号 试管 | 3号 试管 |
| ? | 等量缓 冲溶液 | 等量 血浆 | ? | 等量缓 冲溶液 | 等量 血浆 | |
| ② |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 | ||||
| ③ | 记录结果 | 记录结果 | ||||
| 预测结果 | ? | ? | ||||
| 结论 | ? | ? | ||||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
(3)根据如表,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是:
| 预测结果 | |
| A组 | ___ |
| B组 |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明显, |
(有/无)缓冲作用;动物血浆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步骤①为设置对照试验,其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
(2)实验中应该遵循等量原则,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乳酸.
(3)由于A组1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没有缓冲作用,2号中有缓冲溶液,3号中的血液中有缓冲物质,所以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故答案为:
(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无 有
(2)实验中应该遵循等量原则,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乳酸.
(3)由于A组1号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没有缓冲作用,2号中有缓冲溶液,3号中的血液中有缓冲物质,所以预测A组的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故答案为:
(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无 有
看了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NaCl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NaCl 2020-04-09 …
15.6克苯溶于400g环己烷,该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低10.1℃.计算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常数.我 2020-05-16 …
将4gNaoh投入一定量的水中,所得溶液中Na+与H2O分子个数比为1比100秋水的质量将4.6g 2020-05-16 …
将一定量Mg、Al合金溶于1mol•L-1的HCl溶液中,然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mol•L-1的N 2020-06-12 …
将一定量Mg、Al合金溶于1mol•L-1的HCl溶液中,然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mol•L-1的N 2020-06-12 …
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 2020-06-30 …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到H2SO4、Zn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 2020-07-07 …
如图为物质W(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含物质W的两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07-26 …
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 2020-07-27 …
已知地n(2H)2是两性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地n(2H)2+2N手2H=N手2地 20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