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

题目详情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2分)请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分期依据。(6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2分)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4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1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1分)

前者依据:政治: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3分)

后者依据: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早期西学东渐。(3分)

(2)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1分);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1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答徐中约: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2分)

观点: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2分)

(3)1970年代初: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任答两点得满分2分)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入世贸。(任答两点得满分2分)

(4)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认识却带有主观色彩。(2分)

看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答案,历史滴请在括号中填出下列古诗描写的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于易水送人一绝(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2020-06-08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  2020-06-15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读下面的文言文,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  2020-06-15 …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徐梦莘,字商老,临江人.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举进  2020-06-16 …

七、小资料。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历史上与济南  2020-07-26 …

《答谢谢中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居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人.什么地方错了,正确的是《答谢  2020-07-2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南京这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静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太平天国博  2020-11-23 …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  2020-12-06 …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年。中外改革历史,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启示。观察图象,回答  2020-12-10 …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名英国人无故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