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阳春面梁晓声早年的五角场杂货店旁,还有一家小面馆,卖面、馄饨、包子。它的服务对象显然是底层大众。可当年的底层大众,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阳 春 面
梁晓声
早年的五角场杂货店旁,还有一家小面馆,卖面、馄饨、包子。
它的服务对象显然是底层大众。可当年的底层大众,几乎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但凡能赶回家去吃饭,便不太肯将钱花在饭店里,不管那店所挣的利润其实有多么薄。
店里一向冷冷清清。
我进去过两次。第一次,吃了两碗面;第二次,一碗。
第一次是因为我一大早空腹赶往第二军医大学的医院去验血。十点多钟徒步回来,已是饥肠辘辘。回到学校,吃中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店里。
我是那时候出现在店里的唯一顾客。
服务员是一位我应该叫大嫂的女子,她很诧异于我的出现。我言明原因,她说也只能为我做一碗“阳春面”。
她说有两种价格的——一种8分一碗,只放雪菜。另一种1角2分一碗,加肉末儿。
我毫不犹豫地说就来8分一碗的吧。
依我想来,仅因一点儿肉末的有无,多花半碗面的钱,太奢侈。
她又说:雪菜也有两种。一种是熟雪菜,以叶为主;一种是盐拌的生雪菜,以茎为主。前者有腌制的滋味,后者脆口,问我喜欢吃哪种。
我口重,要了前者。并没坐下,站在灶间的窗口旁,看着她为我做一碗“阳春面”。
我成了复旦学子以后,才知道上海人将这种面条叫“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至今也不清楚,却欣赏那一种叫法。正如我不嗜酒,却欣赏“竹叶青”这个酒名一样。“阳春面”和“竹叶青”一样不乏诗意呢。
那位我该叫大嫂的女子,片刻为我煮熟一碗面,再在另一锅清水里焯一遍。这样,捞在碗里的面条看去格外白皙。另一锅的清水,也是专为我那一碗面烧开的。之后,才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那汤,也很清。
当年,面粉在我国价格几乎一致。一斤普通面粉1角8分钱;一斤精白面粉2角4分钱;一斤上好挂面也不过4角几分钱。而一碗“阳春面”,只一两,却8分。而8分钱,在上海的早市上,当年能买二斤鸡毛菜……
也许我记得不准确,那毕竟是一个不少人辛辛苦苦上一个月的班才挣二十几元的年代。这是许多底层的人们往往舍不得花8分钱进入一个不起眼的小面食店吃一碗“阳春面”的原因。我是一名拮据学子,花起钱来,也不得不分分盘算。
在她为我煮面时,我问了她几句:她告诉我她每月工资24元,她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她如果吃店里的一碗面条,也是要付钱的。倘偷偷摸摸,将被视为和贪污行为一样可耻。
转眼间我已将面条吃得精光,汤也喝得精光,连道好吃。
她伏在窗口,看着我笑笑,竟说:“是吗?我在店里工作几年了,还没吃过一碗店里的面。”
我也不禁注目着她,腹空依旧,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再来一碗……”
她的身影就从窗口消失了。
我立刻又说:“不了,太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一会儿就好。”——窗口里传出她温软的话语。
那第二碗面,我吃得从容了些,越发觉出面条的筋道,和汤味的鲜淳。我那么说,她就笑了,说那汤,只不过是少许的鸡汤加入大量的水,再放几只海蛤煮煮……
回到复旦我没吃午饭,尽管还是吃得下的。一顿午饭竟花两份钱,自忖未免大手大脚。我的大学生活是寒酸的。
毕业前,我最后一次去五角场,又在那面食店吃了一碗“阳春面”。已不复由于饿,而是特意与上海作别。那碗“阳春面”,便吃出依依不舍来。毕竟,五角场是我在复旦时最常去的地方。那汤,也更觉其鲜淳了。
她说,她长了4元工资,每月挣28元了。
她脸上那知足的笑,给我留下极深极深的记忆……
面食店的大嫂也罢,那几位丈夫在城里做“长期临时工”的农家女子也罢,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即无论时代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和她们,都可能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某种民间哲学。
也许,以今人的眼看来,会曰之为“愚”。
而我,内心却保持着长久的敬意,依我看来,民间之原则有无,怎样,亦决定,甚而更决定一个国家的性情。
是的,我认为国家也是有性情的……
(选自《新民晚报》2009年7月5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的体裁是一篇小小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验血挨饿是起因,吃面是经过,告别面馆是结果。
B.本文以“吃面”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自己两次吃面的过程,回忆自己求学时期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全文娓娓叙来,从容不迫,开合有致,结尾点题。
C.本文以改革开放前的城市一角为背景,通过“我”和面馆服务员“大嫂”的交往和对话,反映出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的现实,但这不是作品要着力表现的。
D.该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对比,通过两次吃面的不同心理感受的对比,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中心主题。
E.文章中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服务员“大嫂”,另一个是“我”,“大嫂”是主人公,“我”既是文章中的人物,又是故事的见证者。两个人物对表现中心主题各有作用,相辅相成。
(2)面店里的服务员“大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析“大嫂”这个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出现了关于钱的数字,并且几乎每次都伴随着自己的心理描写,请分析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本文的主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连接.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拾一把稻穗,., 2020-05-23 …
《父亲》阅读答案开头是“一个老者人蹲在阳光里.”文中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痛苦地哽 2020-06-08 …
太阳耀斑为什么会比太阳表面还热?太阳耀斑有时会达到上百万度但太阳表面才几千度这是为什么 2020-07-04 …
水声喧腾,昼夜不息里面有几对反义词 2020-07-16 …
求压强与压力研究表明,在地球附近,一个正对着太阳的面积为1.0×10∧6平方米的平整光亮表面,受到的 2020-11-02 …
阳台的面积PL线怎么框选,套型建筑面积算法如何理解.我知道是直接框对角线,但我的图上的阳台对角线有点 2020-11-06 …
小红家早上可以看到太阳,窗户是在哪面,小明家住在小红家对面他几时可以看到太 2020-11-14 …
一般的骰子点数1的对面、前后左右都是点数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4的对面是几?5的对面是几? 2020-11-25 …
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 2020-12-05 …
“太阳活动的强弱一般以黑子多寡为标志.”这句话是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抽出来的,它的合适位置是①太阳黑子是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