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观刈麦》,完成下列各题。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
题目详情
阅读《观刈麦》,完成下列各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诗中哪两句诗写出了刈麦者的反常心理,请工整地写在下面横线上。
(2)这首诗是白居易早期的讽喻诗,请根据下面的问题提示,具体分析诗歌的讽喻意味。
①作者描写了农人刈麦的场景,为什么还要描写一位贫妇人拾麦穗的画面?
②作者在诗歌结尾部分勇于和农人相比,进行自我反思,除了表达了作者对农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外,你认为作者的反思还有其他什么内容?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诗中哪两句诗写出了刈麦者的反常心理,请工整地写在下面横线上。
(2)这首诗是白居易早期的讽喻诗,请根据下面的问题提示,具体分析诗歌的讽喻意味。
①作者描写了农人刈麦的场景,为什么还要描写一位贫妇人拾麦穗的画面?
②作者在诗歌结尾部分勇于和农人相比,进行自我反思,除了表达了作者对农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外,你认为作者的反思还有其他什么内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题干提示(1)写出”反常心理“,根据诗歌意思,酷热的夏天却不知热,只是盼着夏日天长,所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最为恰当.
(2)作者在前八句描写农人刈麦的场景之后,又写了一位贫妇人拾麦穗的画面,并且点明”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其意在于映衬,农人之悲惨不只有劳动的辛苦,还有赋税的沉重.
(3)作者在诗歌结尾部分勇于和农人相比,进行自我反思,除了表达了作者对农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外,其实是含蓄的指出了赋税沉重的原因,并因此”自愧“,暗含讽谏统治者轻徭薄赋之意.
答案:(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映衬;暗示农民的命运悲惨不只是劳动的辛苦,更是沉重的赋税.
(3)含蓄的指出了赋税沉重的原因,希望当朝统治者也能反思,减轻赋税.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2)作者在前八句描写农人刈麦的场景之后,又写了一位贫妇人拾麦穗的画面,并且点明”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其意在于映衬,农人之悲惨不只有劳动的辛苦,还有赋税的沉重.
(3)作者在诗歌结尾部分勇于和农人相比,进行自我反思,除了表达了作者对农人悲惨命运的同情外,其实是含蓄的指出了赋税沉重的原因,并因此”自愧“,暗含讽谏统治者轻徭薄赋之意.
答案:(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映衬;暗示农民的命运悲惨不只是劳动的辛苦,更是沉重的赋税.
(3)含蓄的指出了赋税沉重的原因,希望当朝统治者也能反思,减轻赋税.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看了阅读《观刈麦》,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往来,唯以指南 2020-03-31 …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渺茫无际,水天一色,舟舶来往, 2020-04-2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yù) 2020-06-27 …
初一历史题: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 2020-07-06 …
史料研读材料一:渺茫无际,天水共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材 2020-07-06 …
谁会这道题:“舟师识地理,夜则观“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说明,中国古 2020-07-06 …
(一)(二)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三 2020-07-28 …
求解!初一历史题: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 2020-11-10 …
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 2020-11-21 …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家住城区的小明约同学小王一起观天认星,可是他们找来找去发现天上没有几颗星星可以观察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