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①陈陶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悲陈陶①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请结合这首诗谈谈杜甫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要逐联分析,从首先开始,“血作陈陶泽中水”战事惨败,这是一悲;“四万义军同日死”四万的义军全部阵亡,这又是一悲;“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胡人唱歌体现了他们的骄横,这也一悲;最后“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即是“都人”也是作者自己,对官军的悲呼.
(2)“诗史”诗中记载了“历史”,这里的“历史”主要指战争情况,战争的时间地点、阵亡的将士、具体的场面等.

答案:
(1)(4分)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②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③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④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
评分建议:每点(1分).
(2)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1分),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1分),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1分),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