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与“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行者休于树 B.皆以美于徐公 C.泻出于两峰之间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孔 子 弟 子 达 者 有 七 十 二 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据何文,以知之?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4)请从动筒或博士角度(任选一个),谈谈给你的启示。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 ___ |
②达者七十二人 | ___ |
③经传无文 | ___ |
④博士无以对 | ___ |
A.行者休于树 B.皆以美于徐公 C.泻出于两峰之间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孔 子 弟 子 达 者 有 七 十 二 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据何文,以知之?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4)请从动筒或博士角度(任选一个),谈谈给你的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②③④
①句意: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尝:曾经
②句意:有名的七十二个人.达:贤达
③句意:书上没有记载.文:文字记载
④句意:博士没有话语回答他.对:应对、回答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例句:动筒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于:在
A句意: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于:在
B句意:都认为必徐公美.于:比
C句意: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流而下.于:从
D句意: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于:给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孔子的弟子有名的有七十二个人.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据:根据
句意: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②重点词有:以:来
句意: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题可根据故事情节来看待人物形象.
答案:
(1)1)①曾经 ②贤达 ③文字记载 ④应对、回答
2)A
(2)孔 子 弟 子 达 者 /有 七 十 二 人
(3)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②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①句意: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尝:曾经
②句意:有名的七十二个人.达:贤达
③句意:书上没有记载.文:文字记载
④句意:博士没有话语回答他.对:应对、回答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例句:动筒曾经在国学中听见博士辩论.于:在
A句意: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于:在
B句意:都认为必徐公美.于:比
C句意: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流而下.于:从
D句意: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于:给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孔子的弟子有名的有七十二个人.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据:根据
句意: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②重点词有:以:来
句意: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题可根据故事情节来看待人物形象.
答案:
(1)1)①曾经 ②贤达 ③文字记载 ④应对、回答
2)A
(2)孔 子 弟 子 达 者 /有 七 十 二 人
(3)①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②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于,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而因式分解是吧一个多项式化为几 2020-05-16 …
2013有几个因数,其中奇因数和偶因数各是几个? 2020-05-21 …
某市博物馆围墙倒塌,由此给某市民带来人身或财产损害,博物馆因此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属于( )。A. 2020-05-22 …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在于: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而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 2020-06-06 …
如何学会判断比较大的数字有几个因数?例如900有27个因数,但是要如何快速的算出900有几个因数, 2020-06-13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近日,故宫博物院因向快速侦破故宫失窃案的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赠送 2020-07-02 …
最近微博很火,因微博爆料出的好新闻层出不穷,当然不能太片面,这中间也不乏一些假信息,你怎么看待微博爆 2020-11-0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微博微信因其便捷性和及时性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获取和分享的需求。随时关注、发送微 2020-12-15 …
暑假里,小红与妈妈乘飞机去上海参观世博园,因天气原因,本来是10时05分的航班需推迟到10时50分起 2020-12-28 …
世博会开幕式主持语言,除中文和英文,第三种是什么语种?有什么说法么?什么讲究?(奥运会开幕式有法语, 2021-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