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

题目详情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1.《向沙漠进军》是________说明文,作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中国近代________学和________学的奠基人之一。

2.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句,支撑句是________句。

3.第二自然段主要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说明。

4.第三自然段中说明“榆林地区”“榆林以北关外”“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风沙范围和程度,是按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

[  ]

A.空间顺序

B.总分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

5.《向沙漠进军》一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而以诠释和举例为主。请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以上三语段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各句限制性词语的说明作用: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

(3)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

(4)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略

  2.第一句;第二、三句

  3.摇篮,荒漠

  4.C

  5.第一段为阐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用“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终究“没有能征服沙漠”作诠释。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举国外和国内两地区变为沙漠的例子加以说明。

  6.(1)“最”说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

    (2)“还”限制说明雨量比较充足。“多少”限制说明风沙有,但并不多。

    (3)“许多”表明移居的人数量大。

    (4)“根本”限制说明当时政府对农业关心的程度,完全不管。

看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沙漠是人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800米长的跑道上有两个人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  2020-04-06 …

如果小王打算和叔叔同地同向跑,多少时间和叔叔相遇.列出式子,400米跑道,小王跑2圈的时间叔叔跑3  2020-06-12 …

甲、乙两人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经8分钟,甲比乙多走40步,若由同地背向而行,两人相距175步,两人每  2020-07-18 …

一次远足活动中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步行者比汽车提前3  2020-12-09 …

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步行者比汽车提前半小时出发,这辆汽  2020-12-09 …

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已知甲的速度为每分360米,乙每分240米.(1)两人同时同地同向  2020-12-14 …

多次相遇问题相遇次数为N有这规律吧:(第一种情况)甲乙两人异地相向而行,相距S,2N+1=(甲走距离  2020-12-14 …

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步行者比汽车提前30分钟出发,这辆汽  2020-12-20 …

在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汽车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我们  2020-12-20 …

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