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1.《向沙漠进军》是________说明文,作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中国近代________学和________学的奠基人之一。 2.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句,支撑句是________句。 3.第二自然段主要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说明。 4.第三自然段中说明“榆林地区”“榆林以北关外”“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风沙范围和程度,是按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 [ ]
5.《向沙漠进军》一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而以诠释和举例为主。请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以上三语段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各句限制性词语的说明作用: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 (3)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 (4)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 |
1.略 2.第一句;第二、三句 3.摇篮,荒漠 4.C 5.第一段为阐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用“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终究“没有能征服沙漠”作诠释。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举国外和国内两地区变为沙漠的例子加以说明。 6.(1)“最”说明沙漠危害的严重性。 (2)“还”限制说明雨量比较充足。“多少”限制说明风沙有,但并不多。 (3)“许多”表明移居的人数量大。 (4)“根本”限制说明当时政府对农业关心的程度,完全不管。 |
英语翻译这个问题的语言环境是,我按照图纸把产品的相关尺寸都报给了客户,但他还是说他无法了解这个产品上 2020-03-30 …
核舟记表现原材料体积小的语句是1说明王叔远构思精巧技艺高超的语句是2表现核舟主题的语句是3从总体上 2020-04-06 …
【做过SAT历年真题或OG的进】SAT改进文章题找题:在某一年的真题或OG题里面,35道题的语法s 2020-05-12 …
关于8个话题的语文作业1.知与行2.善良吃亏?3.争与让4.察微知著5.表象与真象6.验证7.标准 2020-05-15 …
校园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班级准备开展以“注意安全,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020-05-16 …
以人名为题的历史故事是不是淝水之战 2020-05-17 …
语文题的语病地震中遇难的人数以达到234人那个人字可以加吗?前面不是有人数 2020-06-05 …
求一篇以《弯道》为题的语文作文很急经济发展有“弯道”,人生之路有“弯道”,立身行事有“弯道”.请以 2020-06-07 …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 2020-06-09 …
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中不恰当的是A.戚继光抗 20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