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记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朱思雄叶琦每年发稿量近600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条,同事为之叹服;69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
--记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
朱思雄 叶琦
每年发稿量近600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条,同事为之叹服;69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这个人,就是高思杰。
高思杰1973年出生于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1997年7月28日,我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高思杰记忆犹新,“对于新闻来说,当时的我是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就算是一篇简单的消息都要写上特别长时间。”
2004年除夕夜,高思杰顶着大雪连续采访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结束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之深,他用雨伞紧紧护住摄像机走了数公里路,进家门时的第一个动作,是用冻僵的双手给家人递去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18年记者生涯,高思杰已经连续17个大年夜值守。
2006年5月,承担采访任务的高思杰头天晚上右腿血管突然破裂,为不影响采访,他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如期出现。数天后,无法忍受剧烈疼痛,他只好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手术。医生要求休息3个月,他却只休息了28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采访。
在高思杰双腿上,一共留有10个这样的手术刀口--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医生说,假如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34岁。
在同事和同行眼中,高思杰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是一个追逐新闻的奔跑者。
“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这是高思杰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于是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
2003年,阜阳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不顾朋友、同事劝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走进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病房。
“采访中,由于他个子高,必须使劲把头往后仰才能穿上防护服,可穿上之后,又行动不便,影响拍摄。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脸上全是汗,一趴在寻像器上,寻像器就起雾。”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韪回忆道,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
“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那段时间每夜把体温计放在枕头底下量四五回,眼睛一闭上有时还会做噩梦,可是第二天一早,还是会拎起摄像机,直奔医院。”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40多天,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从疫情发生到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何以如此?因为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记录者。
谈起最近正在专心制作的一篇关于“农业田管”的稿子,高思杰眉飞色舞:“阜阳是农业大市,冬小麦进入关键的越冬期,这直接关系着父老乡亲来年的收成和生活,我们得深入田间地头,到老乡的土地上去看看。”
央视主持人张越曾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的可拍?我觉得主要是对所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他很在乎,他有兴趣,他关心他们,老百姓的苦乐问题他都放在心里,他就有话可说。”
“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高思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2003年7月,淮河暴发特大洪水。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他发现一个小女孩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
“心里瞬时就不是滋味,我当时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坚守在灾区的17个日日夜夜中,他每天用镜头不辞辛苦地记录着。
《科学种田让0.48%等于1%》《抗击非典一线的特殊生日》……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装着对群众苦与乐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怀有对家乡百姓关切深情的眷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5年2月14日,高思杰12岁的女儿高雨桐患脑瘤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高思杰将雨桐的眼角膜捐献给枞阳、桐城的两名患者。两名患者重获光明;几天后,小雨桐捐献哦肾脏又移植给了省外两名患者--生命在大爱之中得以延续。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5日第九版)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高思杰出生在阜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7年阜南师专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记者,他经常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新闻的门外汉。
B.高思杰没按医生的要求休息足够的天数,导致静脉曲张严重,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这比一般人出现这种情况早了二三十年。
C.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高思杰奔忙的身影,他的裤腿总是沾着泥土,这和他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坚持有关。
D.高思杰认为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新闻工作才能做深入,做扎实。比如为了报道灾区老百姓的生活,他坚守在救灾一线17个日日夜夜。
E.非典时期,高思杰在抗击一线坚守了40多天,无所畏惧,在隔离病房不要防护,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
(2)为什么熟悉的人都称高思杰为“拼命三郎”?请具体说明。
(3)高思杰心中充满爱,而且是大爱。他的爱都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本文在写作上具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裤腿沾满泥土的新闻人
--记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
朱思雄 叶琦
每年发稿量近600条,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条,同事为之叹服;69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这个人,就是高思杰。
高思杰1973年出生于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阜南师专毕业后做过初中语文老师。“1997年7月28日,我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高思杰记忆犹新,“对于新闻来说,当时的我是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就算是一篇简单的消息都要写上特别长时间。”
2004年除夕夜,高思杰顶着大雪连续采访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结束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之深,他用雨伞紧紧护住摄像机走了数公里路,进家门时的第一个动作,是用冻僵的双手给家人递去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18年记者生涯,高思杰已经连续17个大年夜值守。
2006年5月,承担采访任务的高思杰头天晚上右腿血管突然破裂,为不影响采访,他简单包扎后第二天如期出现。数天后,无法忍受剧烈疼痛,他只好接受双侧大隐静脉抽剥手术。医生要求休息3个月,他却只休息了28天,便又扛起摄像机深入农村采访。
在高思杰双腿上,一共留有10个这样的手术刀口--由于严重的静脉曲张,他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了。医生说,假如一个人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到了五六十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他做手术时还不到34岁。
在同事和同行眼中,高思杰就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是一个追逐新闻的奔跑者。
“新闻工作者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深入基层面有多广、扎根基层根有多深。”这是高思杰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坚持,于是他的裤脚,总是沾满泥土。
2003年,阜阳成为非典疫情重灾区,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不顾朋友、同事劝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走进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病房。
“采访中,由于他个子高,必须使劲把头往后仰才能穿上防护服,可穿上之后,又行动不便,影响拍摄。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脸上全是汗,一趴在寻像器上,寻像器就起雾。”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韪回忆道,为了保证拍摄效果,高思杰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干脆拿掉手套,摘下口罩。
“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那段时间每夜把体温计放在枕头底下量四五回,眼睛一闭上有时还会做噩梦,可是第二天一早,还是会拎起摄像机,直奔医院。”高思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坚守了40多天,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从疫情发生到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何以如此?因为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记录者。
谈起最近正在专心制作的一篇关于“农业田管”的稿子,高思杰眉飞色舞:“阜阳是农业大市,冬小麦进入关键的越冬期,这直接关系着父老乡亲来年的收成和生活,我们得深入田间地头,到老乡的土地上去看看。”
央视主持人张越曾如此解读高思杰:“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的可拍?我觉得主要是对所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他很在乎,他有兴趣,他关心他们,老百姓的苦乐问题他都放在心里,他就有话可说。”
“新闻工作能不能做深入、做扎实,在于心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高思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2003年7月,淮河暴发特大洪水。刚到救灾一线的那个夜晚,高思杰决定到群众安置区看看。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帐篷之中,他发现一个小女孩侧身熟睡在凉席之上,大腿到膝盖的位置上,密密麻麻趴着数十只蚊子……
“心里瞬时就不是滋味,我当时刚刚有了一个女儿,同样是孩子,她怎么遭了这么大的罪?”高思杰说,就是在那个瞬间,他决定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灾区群众的情、群众的难更细致地记录下来。坚守在灾区的17个日日夜夜中,他每天用镜头不辞辛苦地记录着。
《科学种田让0.48%等于1%》《抗击非典一线的特殊生日》……一篇篇鲜活的稿件,没有华丽惊艳的表白,却装着对群众苦与乐的真情;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怀有对家乡百姓关切深情的眷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5年2月14日,高思杰12岁的女儿高雨桐患脑瘤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高思杰将雨桐的眼角膜捐献给枞阳、桐城的两名患者。两名患者重获光明;几天后,小雨桐捐献哦肾脏又移植给了省外两名患者--生命在大爱之中得以延续。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5日第九版)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高思杰出生在阜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7年阜南师专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记者,他经常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新闻的门外汉。
B.高思杰没按医生的要求休息足够的天数,导致静脉曲张严重,双腿的大隐静脉都被抽掉,这比一般人出现这种情况早了二三十年。
C.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高思杰奔忙的身影,他的裤腿总是沾着泥土,这和他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坚持有关。
D.高思杰认为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新闻工作才能做深入,做扎实。比如为了报道灾区老百姓的生活,他坚守在救灾一线17个日日夜夜。
E.非典时期,高思杰在抗击一线坚守了40多天,无所畏惧,在隔离病房不要防护,全面系统地报道了阜阳取得抗击非典胜利的全过程。
(2)为什么熟悉的人都称高思杰为“拼命三郎”?请具体说明。
(3)高思杰心中充满爱,而且是大爱。他的爱都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本文在写作上具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阜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一名新闻工作者”错,原文第二段是“阜南师专学校毕业后做过语文老师”;“经常”也不准确,他说自己是门外汉,是刚当进入新闻行业时.B项“一个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到了五六...
看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00台彩电,每台售价3300元,每售一台可获20%的利润,卖出60台后,把剩下的九折出售.售完这 2020-04-27 …
组装一批电脑,计划每天装24台,实际每天装28台,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设 2020-05-20 …
商店运来20台洗衣机,每台500元,每台出一台可得售价百分之20的利润,由于其中2台有点破损,比进 2020-06-14 …
兄妹俩一起攀登一个有330个台阶的山坡,兄每步上3个台阶,妹每步上2个台阶,问:从起点开始到兄妹俩 2020-06-16 …
计划装120台电视机,如果每天装8台可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现在要比计划提前4天完成,每天应装多少台 2020-06-30 …
某生产基地有五台机器,现有五项工作待完成,每台机器完成每项工作后获得的效益值如表所示,若每台机器只 2020-06-30 …
某村用一台大拖拉机和4台小拖拉机耕地,一天共耕地128亩,另外有一块244亩的地用2台大拖拉机和7 2020-07-06 …
某生产基地有五台机器设备,现有五项工作待完成,每台机器完成每项工作获得的效益值如表所示.若每台机器 2020-07-20 …
某个泵房每天需要将100M^3的水送到18m高的蓄水池里,若有一台完成,每天工作5H,则这台水泵的功 2020-12-28 …
朱梅冬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63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1/5,这时,还有全书的一半没有看.朱梅冬计划再用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