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从汉朝到清朝(即公元前206~1911年),长江共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一次。但是,在元朝之前平均10多年
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从汉朝到清朝(即公元前206~1911年),长江共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一次。但是,在元朝之前平均10多年一次,明朝9年一次,清朝平均5年一次,国民党统治时期平均3年一次。为什么洪水成灾的时间间隙越来越短呢?有其自然原因,也有其社会原因。一方面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不断被泥沙淤积,面积变小,水深变浅,调蓄作用日趋减弱。另一方面由于沉积作用,使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再加上荆江九曲回肠,险情随之增长。新中国成立前的荆江大堤,单薄矮小,鼠穴獾洞比比皆是,险象丛生,防不胜防,造成了“不怕荆江动干戈,只怕荆堤一梦终”的险恶情景。清朝乾隆皇帝在沙市的长江边上建造了一座“镇江塔”,又在大堤险要的地方设置了9只重达万斤的大铁牛,以此“镇压”洪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消除长江的洪涝灾害,中下游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水斗争,对干支流堤防加高加固,并兴建了荆江分洪、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一大批大中型水库,整治了许多湖泊,对弯曲河段进行人工裁弯取直。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长江的泄洪、分洪、蓄洪能力。1954年特大洪水,武汉市的洪水位比1931年的洪水位高1.5米,但荆江大堤岿然不动,武汉市安全无恙。 (1)长江上的洪灾明朝以前平均________年一次,明朝________年一次,清朝平均________年一次,国民党统治时期平均________年一次。说明长江的洪灾发生得越来越________。其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举2~3例说说新中国成立前后对于长江洪灾的治理措施,你认为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措施是无效的。 |
(1)10,9,5,3,频繁,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不断被泥沙淤积,面积变小,水深变浅,调蓄作用日趋减弱。另外由于沉积作用,使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再加上荆江九曲回肠,险情随之增长 (2)新中国成立前修了荆江大堤。清朝乾隆皇帝在沙市的长江边上建造了一座“镇江塔”,又在大堤险要的地方设置了9只重达万斤的大铁牛,以此“镇压”洪水。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下游干支流堤防加高加固,并兴建了荆江分洪、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一大批大中型水库。整治了许多湖泊,对弯曲河段进行人工裁弯取直。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长江的泄洪、分洪、蓄洪能力。 我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措施都是有效的。新中国成立前的有些措施如修荆江大堤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建“镇江塔”,设置大铁牛是无效的。 |
猜谜语..说与做两者孰南(打一唐朝历史人物)相君之面,位及人臣(打一唐朝历史人物)不准放牛(打一唐朝 2020-03-30 …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 2020-05-16 …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1.3个两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成语、出处、原文)2.简述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020-06-09 …
下列两个官员的职能基本相同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与汉朝的司隶校尉B.秦朝御史大夫与汉朝的刺史C. 2020-06-11 …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 2020-07-26 …
七年级某班在复习唐朝历史时,采取了如下方式,请你也参与其中,并学习这些复习方法吧。(1)线索梳理,整 2020-11-06 …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020-12-04 …
当前我国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回顾历史,在下列中国古代历史中体现了“关注民生” 2020-12-15 …
竞猜世界1.相君之面,位及人臣.(打一唐朝历史人物)2.不准放牛.(打一唐朝著名诗人)3.和尚出游. 2020-12-30 …
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