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柳侯祠(节选)余秋雨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 18 题。
柳侯祠 ( 节选 )
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 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 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
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 汨 罗遇风》)
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王朝宠之贬之的臣吏,只有父亲的儿子或儿子的父亲,只有朋友间亲疏网络中的一点,只有颤栗在众口交铄下的疲软肉体,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几的坐标,只有社会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种种伦理观念的组合和会聚。不应有生命实体,不应有个体灵魂。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同路有刘禹锡。刘禹锡被贬到广东连州,不能让这两个文人待在一起。到衡阳应该分手了,两位文豪牵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泪。宗元赠别禹锡的诗句是:“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到柳州时,泪迹未干。嘴角也绽出一丝笑容,那是在嘲谑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悲剧,上升到滑稽。
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汨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汨罗江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14 .如何理解“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这句话?( 3 分)
答:
15 .全文是以“柳侯祠”为话题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6 分)
答:
16 .作者在文中详细叙述柳宗元两次被贬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4 分)
答:
17 .“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
18 .有人认为余秋雨笔下的《柳侯祠》拔高了中国文人作为个体所显示的民族力量和历史文化意义。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 7 分)
答:
14 .“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是指柳宗元在永州十年间,写下了传世的《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让华夏文学“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可谓功成名就。“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是指他作为中国封建文人,骨子里不单单满足于文化层面上的成功,还念念不忘政治理想,但现实很残酷,政治理想始终无法实现。 ( 3 分)
15 .文章先由介绍游历景致入手,写景状物,然后由此引出对与景致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的思索与探究。( 2 分)接着,回顾柳宗元的两次贬谪,并从中伸发对文人独立人格价值意义的思索与探究。( 2 分)最后进一步作了深化和拓展,站在对文化人格探究的高度上审视柳宗元的被贬,抒写了作者对中国边关文化和贬官文人命运的感慨和反思。( 2 分)
16 .文章先后回顾了柳宗元的两次贬谪经历,着重分析了在此过程中柳宗元政治理想的破灭以及独立人格意识苏醒的过程。作者以遗憾甚至愤恨的笔调指出,在专制统治下,少有真正的人格独立。( 2 分)这就使文章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上升到了对人格意义以及独立自由人格对文化构建的意义的思考。( 2 分)
17
.点出文章写作的对象——柳宗元;引出下文作者游览及由柳侯祠引发的思考;渲染一种凄凉的意境,奠定下文抒情基调。( 3 分)
18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7 分)
仿写: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故夏天像一首绝句.有几个写几个,必须是写季节的. 2020-06-02 …
解释诗词意思:三、他年旧事柳色尽,夜城孤寂叹心尘,策马江山锦色袖,愁煞深闺梦里人.四、世人盼得长生 2020-06-23 …
“淅淅沥沥的雨,敲打在玻璃窗上”,作者感觉“像一只有节奏的曲子”,对此你有什么淅淅沥沥的雨,敲打在 2020-07-03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 2020-07-03 …
赏析散文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 2020-07-04 …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柳侯祠(节选)余秋雨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 2020-11-12 …
夜来风雨声是诗人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还是想到的?夜来风雨声是什么季节,停车坐爱枫林晚又是什么季节?锄禾 2020-11-20 …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 2020-11-25 …
独坐窗前听风雨,雨打芭蕉声声泣,遥请惊鸿问故人.他乡独闯可安否,什么意思 2020-12-09 …
下面诗句写了四季的雨,按季节先后排列诗句正确的一项是:[]①狂风骤雨暗江千,萧籁山中夏亦寒。②楚水结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