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B.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C.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D.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刑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等事务。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宋代是致仕制度完善定型阶段。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但因理宗极力庇护,最终未能成功弹劾董宋臣。
C.洪天锡多次上疏,请求交还御史印,并劝谏皇帝除害兴利,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但为了限制阉党,维护国君权威,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
②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起”是动词,“起用”的意思,“知潭州”作其宾语,因此,“起”后不可断,排除A、B;“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三句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潭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法则.
(2)B   征、辟解释颠倒.
(3)C   “虽然他的言论终被采纳执行”错,原文为“言虽不果行”,他的言论未被采纳.
(4)①苟:如果;止:只;张:猖狂.句子翻译为: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
②所以:用来…的;若:如果;废:废除.句子翻译为: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

答案:
(1)D
(2)B
(3)C
(4)①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
②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

参考译文:
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丧,守孝期满后,调任潮州司理.
    将帅方大琮征召洪天锡担任真州判官,留他安置在幕府.改任官职担任古田县知县,兼摄乡饮酒礼.县邑动乱厉害,诉讼很多,洪天锡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他们毫不宽恕.擢升诸司粮料院,授官为监察御史.洪天锡多次上奏疏说:“天下的祸患有三种:就是宦官、外戚、小人.”弹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极力庇护厉文翁,洪天锡又说:“不斥逐厉文翁,一定会牵连到王府受累.”理宗命令吴燧宣旨告谕多次,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他.洪天锡又说:“自古奸人虽然凭借势力作恶,他们心里未曾不害怕皇上知道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五次上奏章,结果洪天锡被逐出城门待罪.诏令对谢厉二人改变成命而处罚,董宋臣继续留用.
  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洪天锡说:“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于是重新弹劾董宋臣与卢永升而历数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上奏疏六七次,最后请求交还御史印,说:“贤明的皇上应当为后人除害,不应当遗留祸患给后人.现在朝廷轻视给舍台谏等监察官,轻视百官和朝廷各部门,但北司宦官独受重用,这是国家遭遇危机的时刻,我实在恐惧.”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但洪天锡也从此离开了朝廷.
  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潭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法则.升任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他又推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的职务诏令他回朝,他多次推辞,没有获准.
  后年,洪天锡改任福建安抚使,他又极力推辞,未获批准.亭户买盐以致有的家破人亡,洪天锡首先罢除了此事,民众做佛事来报答他.洪天赐又罢免了上贡荔枝事.朝廷召任他做刑部尚书,诏令宪守之臣催促他赶紧到京任职,但他没有赴任.好久以后,他进升为显文阁直学士,皇帝多次下手诏催促他,他又极力推辞.过了一年多,进升华文阁直学士,不久告老退职.病情危急时,他还草拟遗表以规谏皇上、丞相.(洪天锡去世后,)度宗惊愕悲悼,特地给他赠官正议大夫,谥号“文毅”.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位人  2020-04-06 …

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日本代表是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2020-04-06 …

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  2020-04-06 …

他,历史上褒贬不一,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  2020-07-02 …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不再承担政府的赋役,  2020-07-03 …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  2020-07-15 …

唐政府实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A.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B.放松对农民的控制C.推动均田制的实施  2020-11-30 …

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  2020-11-30 …

填空:(每空1分,共5分)①宁国府贾珍的儿媳死后,尤氏旧疾突发,因无人料理丧事,宝玉向贾珍推荐荣国府  2020-12-04 …

抗战初期,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土地沦丧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B.国民政府的腐败C.国民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