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①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地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
现代文阅读。
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
①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地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地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外,实在没有别的成效;几乎完全不能达到任何真实纪念的意义。
②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我想起你的:火车禽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即使人生如你底下所说: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③就在那时候我记得火车慢慢地由站台拖出,一程一程地前进,我也随着酸怆的诗意,那“车的呻吟”,“过荒野,过池塘,……过噤口的村庄。”到了第二站——我的一半家乡。
④今年又轮到今天这一个日子!世界仍旧一团糟,多少地方是黑云布满着粗筋络往理想的反面猛进,我并不在瞎说,当我写: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朋友,你自己说,如果是你现在坐在我这位子上,迎着这一窗太阳:眼看着菊花影在墙上描画作态;手臂下倚着两叠今早的报纸;耳朵里不时隐隐地听着朝阳门外“打靶”的枪弹声;意识的,潜意识的,要明白这生和死的谜,你又该写成怎样一首诗来,纪念一个死别的朋友?
⑤此时,我却是完全的一个糊涂!习惯上我说,每桩事都像是造物的意旨,归根都是运命,但我明知道每桩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烙印着!我也知道每一个日子是多少机缘巧合凑拢来拼成的图案,但我也疑问其间的摆布谁是主宰。据我看来: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做成我们周遭的墙壁或气氲,那么结实又那么缥缈,使我们每一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此刻我几乎找不出一句话来说,因为,真的,我只是个完全的糊涂;感到生和死一样的不可解,不可懂。
⑥但是我却要告诉你,虽然四年了你脱离去我们这共同活动的世界,本身停掉参加牵引事体变迁的主力,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你仍立在我们烟涛渺茫的背景里,间接地是一种力量,尤其是在文艺创造的努力和信仰方面。间接地你任凭自然的音韵,颜色,不时的风轻月白,人的无定律的一切情感,悠断悠续地仍然在我们中间继续着生,仍然与我们共同交织着这生的纠纷,继续着生的理想。你并不离我们太远。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的飘忽,爱在人家不经意时莅止,带来勇气的笑声也总是那么嘹亮,还有,还有经过你热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诗,一首一首仍串着许多人的心旋转。
⑦…………我认为我们这写诗的动机既如前面所说那么简单愚诚;因在某一时,或某一刻敏锐地接触到生活上的锋芒,或偶然地触遇到理想峰巅上云彩星霞,不由得不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实际的真实,读诗者的反应一定有一大半也和我们这写诗的一样诚实天真,仅想在我们句子中间由音乐性的愉悦,接触到一些生活的底蕴渗合着美丽的憧憬;把我们的情绪给他们的情绪搭起一座浮桥;把我们的灵感,给他们生活添些新鲜;把我们的痛苦伤心再揉成他们自己忧郁的安慰!
⑧我们的作品会不会再长存下去,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一些我们从来不认识的人,我们作品的读者,散在各时、各处互相不认识的孤单的人的心里的,这种事它自己有自己的定律,并不需要我们的关心的。你的诗据我所知道的,它们仍旧在这里浮沉流落,你的影子也就浓淡参差地系在那些诗句中,另一端印在许多不相识人的心里。朋友,你不要过于看轻这种间接的生存,许多热情的人他们会为着你的存在,而加增了生的意识的。伤心的仅是那些你最亲热的朋友们和同兴趣的努力者,你不在他们中间的事实,将要永远是个不能填补的空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十九日,北平
1.文中写到了作者纪念徐志摩的几种方式?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来。
2.结合文章第7段内容,为什么说作者及徐志摩写诗的动机十分简单愚诚?
3.在行文和抒情上,本文最大的特点是用对话的形式行文和抒情。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不是来答题的绕道.1、六年级一班订阅少年报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订阅小学生天地的占全班人数的7 2020-06-27 …
找打比方的句子这间小巧玲珑的小书屋,被挤在两幢高大的楼房中间.小书屋门前,摆着几张临时搭起的书架, 2020-07-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 2020-07-12 …
贵阳一中第110周年校庆于2016年9月30日在校举行,校庆期间从贵阳一中高一年级的2名志愿者和高二 2020-11-13 …
1987年海峡两岸同胞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A.一国两制的出台B.海峡交流基金 2020-11-27 …
修改病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的全面检阅,也体现了我军维护 2020-12-01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分)材料一:国庆阅兵大展国威军威,激励优秀青年立志参军报效国家,为军 2020-12-06 …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小说,九十多年前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两篇文章是[] 2020-12-23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阅 2021-01-14 …
求两个叠词:形容少年壮志和夕阳的.是分别形容少年壮志和夕阳的,两个叠词!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