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以下表格为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结构统计表(注:①单位:万人。②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年代末期人口数1-10岁10岁

题目详情
以下表格为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结构统计表(注:①单位:万人。②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年代末期人口数1-10岁10岁以上 
50年代659132007645837 
比例(%) 30.4669.54 
 末期人口数0-10岁11-29岁30岁以上 
70年代97249217234410931417 
比例(%) 22.3445.3532.31 
 末期人口数0-10岁11-29岁30-49岁50岁以上
90年代12537020786417544410916721
比例(%) 16.5834.9035.1813.34
--根据《中国人口研究》编制
年龄段人口数(万人)比重(%)
2002年2011年2002年2011年
0-14287442216422.416.5
15-649030210028370.374.4
65岁以上9377122887.39.1
--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摘自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图表和文字材料,提炼两条我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一小问信息,依据题中的图表和文字材料,分别从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和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0-10岁、30岁以上、65岁以上)等方面提炼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解读,依据第一问提炼的相关信息,总括各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分别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原因对相关信息加以说明即可.
故答案为:
(1)信息一: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基本上每二十年增加3亿左右.
解读:这一时期人口总数增长速度过快.原因:人口基数大;左倾错误影响(批判马演初的新人口论,没有节制生育);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等.
信息二:从0-10岁人口所占比例来看,20世纪70年代后不断下降.
解读:这一现象说明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原因:国家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改革前社会经济落后;人口生育观念变化;21世纪以来生育、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压力等.
信息三:从3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来看,中老年人比重不断增加.
解读:这说明我国人口寿命在逐年增加,高龄人群不断增长.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意识增加,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等.
信息四:21世纪以来,65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百分之七以上,并不断增加.
解读:依据联合国的标准,说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等.
信息五: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1年,20年时间只增加1亿人左右.
解读:这一现象说明中国人口总数增长速度下降.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生育观念的转变;生育、教育、医疗等成本增加,就业压力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