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涣,陈郡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
袁涣,陈郡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涣颜色不变,笑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减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怒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1.下面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郡 命 为功曹,后 辟公 府, 举高第 。
2.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3.下列句中加粗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两个“然”用法相同 ②两个“而”用法相同
B.①两个“然”用法不同 ②两个“而”用法不同
C.①两个“然”用法相同 ②两个“而”用法不同
D.①两个“然”用法不同 ②两个“而”用法相同
4.下列句中加粗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涣往从 之 。 ②再三强 之 。 ③且不耻将军 之 言。 ④将复将军 之 意。⑤涣他日 之 事刘将军。 ⑥犹今日 之 事将军也。 ⑦皆散尽 之 。 ⑧乏则取 之 于人。
5.对“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的译文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袁涣往往词正议严,袁术不能辩驳。
B.袁涣常常一本正经地发表议论,袁术不能抗辩。
C.袁涣往往正气凛然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袁术不能驳难。
D.袁涣往往认真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提不出异议。
6.对“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译文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我听说只有品德可以使人感到羞耻,没有听说用骂能羞辱别人。
B.我听说唯有品德可以羞辱别人,没有听说用骂可以达到目的。
C.我听说靠品德去羞辱别人,没有听说用骂的。
D.我听说用品德可以羞辱别人,没有听说用骂的。
7.袁涣受到曹操器重的原因是
[ ]
A.袁涣常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
B.曹操赏识袁涣不畏强暴。
C.对曹操阐述得天下和失天下的道理。
D.规劝曹操对百姓“宜顺其意”,不要用强。
8.下列句子不属表述袁涣品行的一项是
[ ]
A.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B.以病去官,百姓思之。
C.家无所储。
D.不为皦察之行。
解析:
C;D;B;A;C;A;CD;B
后汉书·陈王列传中陈蕃不"洒扫"其室,反而“庭宇芜秽”的理由是陈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2020-05-17 …
泰州海陵区九龙镇老陈,因琐事与邻居小陈发生纠纷,双方吵了几句后被人拉开。因双方是同宗,且小陈是侄孙 2020-06-20 …
形容人对一些事情知道了解心里清楚,但不说或不表态这个词是成府还是陈府 2020-06-30 …
宋某在某局任局长期间,挪用公款为自己购买了一套住房,不久便出租给了陈某。后来陈某做生意亏了本,欠下 2020-07-11 …
陈峰和小文是同桌兼好朋友。一天早上到校后,小文急匆匆地找陈峰要作业抄,陈峰不给,还对小文进行了坦率 2020-07-12 …
《过秦论》中: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这句话怎么理解?文中说陈涉的地位并不尊贵,武器不锋利,也 2020-11-21 …
为什么政府不能审查一家博物馆即将陈列的物品或历史陈列写篇作文没有论据啊 2020-12-05 …
陈峰和小文是同桌兼好友。一天早上到校后,小文匆匆地找陈峰要作业抄,陈峰不给,还对小文进行了坦率的批评 2020-12-19 …
南朝时的陈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是不是陈叔宝?后人称:陈后主. 2021-01-08 …
用英语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最后加一句什么?(用来表示自己已经陈述完)在很长的陈述之后,毫无疑问用“th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