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铺地莫忘透水现代的城市如何存水?国际绿色城市的经验是:要多铺透水地面,使天降的雨水能直接渗透入地,变成地下水资源。在古代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做法十分普及,这的确保

题目详情
铺地莫忘透水    现代的城市如何存水?国际绿色城市的经验是:要多铺透水地面,使天降的雨水能直接渗透入地,变成地下水资源。在古代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做法十分普及,这的确保障了许多古城、古镇、古村、古庙、古院落的地下水位历经千年也能保持恒定。
    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急于追求“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规划设计者们不了解古代中国的铺地智慧,去盲目崇拜古罗马式的硬质设计,将中国城市的大部分地面都硬化了,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负效应,主要有:下雨地表积水内涝、无雨地表干燥起尘、夏季地面高温、冬季地面结冰、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土层易松动垮塌等。
    现代环境科学的研究表明:铺透水地面是城市防止水灾、减少热岛、留住雨水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保障居住安全的重要措施。那么,城市的哪些区域可以铺设透水地面呢?
    可铺设透水地面的区域包括:人行道、步行道、自行车道、小街巷车道等;露天停车场;房舍周边、庭院、社区地面;车房出车道;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公园、广场的空地等。
    在当今德国的大小城市,铺透水地面已成为强制性要求,城市透水地面的比例最少为60%,理想为80%,那里常用的几种让地面透水的方法如下。
    铺草地透水:将腐殖质与石子混合后铺成地面,再将耐旱型草籽撒在地面上,随后夯实即可。
    铺石子透水:地面仅由均匀的石子铺成。这样的地面透水性好,不长草。适于房舍周边、步行道等。
    铺砖石留缝隙透水:使用砖块、石材铺地时,适当留出缝隙,缝隙填充粗砂粒,以利透水。
    铺孔型砖透水:在地面铺上孔型砖后,用腐殖质填充砖孔即可,适于停车场的地面铺设。
    一位北京节水办负责人说:在北京夏季,透水地面的温度要比硬化地面低好几度。而且,下雨后,经透水地面保存下来的雨水可慢慢蒸发出来,释放到空气中,增加城市的湿度和舒适感,也有利于滋养各种植物,从而大大减少城市的绿化用水。所以,铺设透水地面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修建于600年前的故宫,其地面的铺设有80%以上是能透水的。从中国宋代到清代留下的园林、庙宇、宅院、街道的古地面看,古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方法至今仍领先于世界。因此,面对当今中国城市因硬化地面带来的环境灾难,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认真学习中国古人的铺地智慧,这是一条有效减少城市雨灾的经验之路。
(文/李皓)
(1)本文的说明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画横线的两处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中“唯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考查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抓关键语句.在一篇说明文中,说明的中心内容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这些关键句有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
②提取关键词语.有时文章的某一内容要点分散在一些段落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主要说明了城市为什么要多铺透水地面,城市的哪些区域可以铺设透水地面以及铺设透水地面的好处.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答题格式: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城市为什么要多铺透水地面,城市的哪些区域可以铺设透水地面以及铺设透水地面的好处.
(2)列数字、举例子.用中外两个示例及详实的数据说明铺透水地面的做法是普及的.
(3)不能.因为“唯一”是个限制词,强调要解决中国城市因硬化地面带来的环境灾难的出路只有一条,如果删掉了,似乎还有别的出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看了铺地莫忘透水现代的城市如何存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