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全乐先生文集》叙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宗。其论盛孝章、郗鸿豫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全乐先生文集》叙

  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 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 。其论盛孝章、郗鸿豫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诸葛孔明不 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 《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常 二人之文,不见其全,今吾乐全先生张公安道,其庶几乎!

  呜呼,士不以天下自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 器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 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 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 然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或用或不用,而皆本于礼义,合于人情,是非有 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他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

  轼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公一见,待以国士。今三十余年,所以开发成就之者至矣,而轼终无所效尺寸于公者,独求其文集,手 而家藏之,且论其大略,以待后世之君子。

(节选自《东坡全集卷三十四》)

  注:孙北海:孔融。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为一时所 宗        宗:效仿。

B.

二人之文,不见其全  恨:遗憾。

C.

是非有 于前       考:考虑。

D.

独求其文集,手 而家藏之 校:校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作者用了烘托的手法,用孔融,诸葛亮的文品来烘托张公的文品。

B.

在第二段中以抨击当时世人“不以天下自重自任”引出对张公人品的赞扬,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C.

在这篇序言中,作者把笔墨重点放在对张公人品的描述上,突出他的刚正操守。

D.

从“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公的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这是苏轼孜孜以求的境界。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C;2.C;3.A;
解析:
  (1)译文:只有张公凭借一往无前的气概,按正大光明的古训行事,说:“被任用就尽力去做,被舍弃就归隐藏身”。   (2)译文:张公尽量发挥本性,领悟天命,本其自然,做自己不能不做的事情,不是一个希冀以文章显名于世的人。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阅  2020-05-14 …

3.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势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  2020-05-14 …

英语翻译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1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  2020-06-17 …

英语翻译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  2020-06-29 …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  2020-07-03 …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第二子)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但封建史学家仍认为他“篡位”,主要源于他()  2020-07-28 …

我国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  2020-11-06 …

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哪些“小康之世”一个盛世之后,因上一个皇帝“太有作为”消耗了国库,人民负担重,下  2020-11-22 …

莲花的世界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世界。它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莲之魂  2020-12-04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