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前半句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后半句引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祭余:剩下的祭品。士:指介之推。
(1)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__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意为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写的是两种景象,一是清明时节,桃李盛开,一是野田荒坟哀愁的景象;表达的情感可以从作者对自然、对生死的感受去思考;
(2)“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意为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从句解和内容可知是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分析手法要把怎么对比的分析出来,其作用这里应是作者对这两类人的情感态度,从这些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一“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译文】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不是一首缅怀过往祭奠死者的诗,这是一首借“清明”之题抒写生者人生观的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起于眼见之景、联想之人,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够乐观,但就看似不够乐观的感慨背后,流溢着诗人无限的愤懑之情.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紧承前文,写清明时节的“雷”“雨”:雷声惊天动地,蛰居的动物苏醒过来;雨量充足,郊田原野草木萌发柔嫩葱茏,一派勃勃生机.这是自然界的物态.它给人以希望,它启迪人思考--生的姿态.
于是就有了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总之,此《清明》即事感怀,用对比的景引出对比的人生,感悟生死,在看似消极的结论中,满含无限的愤懑之情.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1.在文化璀璨的东欧大陆上,有一个神秘唯美的国家加捷克.2.提恩教堂的顶尖直入云霄,洁白的  2020-04-11 …

母天下一柔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句赞美母爱的句子.  2020-05-20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这体  2020-06-25 …

英语翻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  2020-06-25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  2020-07-14 …

古代诗文阅读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  2020-11-10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的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驾御天下最刚强的东  2020-11-26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的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驾御天下最刚强的东  2020-11-26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2020-12-14 …

关于《上善若水》的读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乃谦下之德也;故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