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题。(13分)常想一二陈鲁民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题。(13分)
常想一二
陈鲁民
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但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总之,要多想“金榜题名”的高兴事,少思那“将军被擒”的倒霉事。
不过,“少思八九,常想一二”,也要讲个辩证法,把握好一个度。“常想一二”是为了调整情绪,保持乐观,但绝不能躺在“一二”上睡大觉,自我麻醉,感觉良好,而要积极开拓“一二”的领域,挖掘新的“一二”出来。“少思八九”也不等于不思,一点不思那就成了没肝没肺的糊涂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9.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列举晋人羊祜和宋人辛弃疾的事例?(2分)
20.针对平常人不如意时心情郁闷的情况,作者谈到哪两种排遣的方法?(2分)
21.文章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2分)
22.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谈谈你理解的“常想一二”。(80字左右)(5分)
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有些器官属于甲系统,也属于乙系统;而有些器官则只属于甲系统而不属于乙系统.据此 2020-05-12 …
读“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1.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所示天体系统级别 2020-05-16 …
历史上到底是谁活的时间最长给个统一观点并讲出理由中国有个叫龚来发的人活了145岁1995年死为什么 2020-05-16 …
孩子不会数数怎么教?孩子今年五岁了,他按着顺序可以从一数到50,但是我在纸上画了几朵小花让他去数, 2020-07-04 …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 2020-07-20 …
英国议会和内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统为一体,非要设两个国家机构?、、不太懂,若内阁是行政机构,那 2020-07-25 …
孩子不会数数怎么教?孩子今年五岁了,他按着顺序可以从一数到50,但是我在纸上画了几朵小花让他去数,他 2020-11-03 …
苏格拉底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他不再依靠 2020-11-25 …
某史学工作者在论及秦始皇时说:“秦始皇很懂军事,他凭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会平天下;但他 2020-12-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赵无极:在巴黎重新发现中国1935年,赵无极考入杭州艺专学习。当时,潘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