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与"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不矛盾吗?这两句话是从同一本书中看到的
题目详情
“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 与 "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不矛盾吗?这两句话是从同一本书中看到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其实不矛盾,分开来讲很好理解
1.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加水量和温度是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的,不如在同一座山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在山腰就可能是落叶阔叶林(由于水分和温度不足,造成自然带差异)山坡降水量大,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则常绿阔叶林海拔还能再高点,就是这个道理,自然带垂直地带分异,水分和温度(外因)和海拔(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2.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这句话讲在同一山上,水汽从迎风坡开始向上攀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湿绝热递减率的存在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样迎风坡就有了充足降水,这样如第一句话中自然带就有了提高上限的条件.而含有水气的气团在到达山峰后由于先前降雨水分所剩无几,加上下山时有干绝热递增率存在,所以气团变得干燥,严重会使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引起火灾,这样自然带的上限也受到控制影响.
附知识,关于湿绝热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增率(两个术语)
我从一个整体形象的讲,一团空气要跨过一座1000米山,在山脚下时空气为20度.接着空气不断攀升,按照湿绝热递减来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降水后空气爬过山顶,开始下山,这时按干绝热递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度.因此在山顶时,空气温度为20-6=14度,下山后温度为14+10=24度,这样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不知LZ明白否,还不明白的话到HI上来问我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加水量和温度是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的,不如在同一座山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在山腰就可能是落叶阔叶林(由于水分和温度不足,造成自然带差异)山坡降水量大,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则常绿阔叶林海拔还能再高点,就是这个道理,自然带垂直地带分异,水分和温度(外因)和海拔(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2.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这句话讲在同一山上,水汽从迎风坡开始向上攀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湿绝热递减率的存在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样迎风坡就有了充足降水,这样如第一句话中自然带就有了提高上限的条件.而含有水气的气团在到达山峰后由于先前降雨水分所剩无几,加上下山时有干绝热递增率存在,所以气团变得干燥,严重会使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引起火灾,这样自然带的上限也受到控制影响.
附知识,关于湿绝热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增率(两个术语)
我从一个整体形象的讲,一团空气要跨过一座1000米山,在山脚下时空气为20度.接着空气不断攀升,按照湿绝热递减来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降水后空气爬过山顶,开始下山,这时按干绝热递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度.因此在山顶时,空气温度为20-6=14度,下山后温度为14+10=24度,这样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不知LZ明白否,还不明白的话到HI上来问我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了“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一马上结束了…英语练ABCD都还背不完…怎么办啊…求教方法…从单词开始,怎么样背才能背的好,语法 2020-05-13 …
高中元素周期表怎么背?我是高一新生,还没学到元素周期表,但想请教各位,这东西是横着背还是竖着背有用 2020-05-16 …
请人解释手心手背的痣本人自生下来,左手心食指与大拇指延长线交汇处稍靠食指处有一痣,与此同时,右手背 2020-05-22 …
高分求英语达人分享英语单词高效背法高三了,于是特地去买了本高中必背单词.发现现在背单词很困难!1 2020-06-06 …
关于新概念英语2背诵问题,口语高手帮下忙吧.我几个月前背诵过的文章,现在记得个大概,经典句子背的了 2020-06-13 …
地图那一块请求详解1.什么样的图可算作避风港(等高线图)2.关于海崖题目的求解方法3在一个较为复杂 2020-06-14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与初中么有什联系我是说需要背的东西,最好详细点,哪些知识在高一学到,哪些知识在 2020-06-21 …
为什么背跃式跳高比跨越式跳高跳的高?这似乎与重心的位置有关系````背跃式跳高时,人的重心在杆下. 2020-06-26 …
怎么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背东西的效率和质量啊?我怎么就背不进去呢?看到那么多要背的东西头就疼,就没 2020-07-12 …
上海在读高三的同学,你们要背哪些古文啊?琵琶行要背吗想知道哪些篇目不用背,哪些要背我想知道的是高考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