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与"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不矛盾吗?这两句话是从同一本书中看到的
题目详情
“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 与 "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不矛盾吗?这两句话是从同一本书中看到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其实不矛盾,分开来讲很好理解
1.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加水量和温度是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的,不如在同一座山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在山腰就可能是落叶阔叶林(由于水分和温度不足,造成自然带差异)山坡降水量大,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则常绿阔叶林海拔还能再高点,就是这个道理,自然带垂直地带分异,水分和温度(外因)和海拔(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2.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这句话讲在同一山上,水汽从迎风坡开始向上攀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湿绝热递减率的存在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样迎风坡就有了充足降水,这样如第一句话中自然带就有了提高上限的条件.而含有水气的气团在到达山峰后由于先前降雨水分所剩无几,加上下山时有干绝热递增率存在,所以气团变得干燥,严重会使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引起火灾,这样自然带的上限也受到控制影响.
附知识,关于湿绝热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增率(两个术语)
我从一个整体形象的讲,一团空气要跨过一座1000米山,在山脚下时空气为20度.接着空气不断攀升,按照湿绝热递减来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降水后空气爬过山顶,开始下山,这时按干绝热递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度.因此在山顶时,空气温度为20-6=14度,下山后温度为14+10=24度,这样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不知LZ明白否,还不明白的话到HI上来问我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低.加水量和温度是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的,不如在同一座山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在山腰就可能是落叶阔叶林(由于水分和温度不足,造成自然带差异)山坡降水量大,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则常绿阔叶林海拔还能再高点,就是这个道理,自然带垂直地带分异,水分和温度(外因)和海拔(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2.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这句话讲在同一山上,水汽从迎风坡开始向上攀登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湿绝热递减率的存在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样迎风坡就有了充足降水,这样如第一句话中自然带就有了提高上限的条件.而含有水气的气团在到达山峰后由于先前降雨水分所剩无几,加上下山时有干绝热递增率存在,所以气团变得干燥,严重会使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引起火灾,这样自然带的上限也受到控制影响.
附知识,关于湿绝热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增率(两个术语)
我从一个整体形象的讲,一团空气要跨过一座1000米山,在山脚下时空气为20度.接着空气不断攀升,按照湿绝热递减来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降水后空气爬过山顶,开始下山,这时按干绝热递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度.因此在山顶时,空气温度为20-6=14度,下山后温度为14+10=24度,这样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不知LZ明白否,还不明白的话到HI上来问我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了“降水量大的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直线在平面外,则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这句话对吗?2.面面垂直可以推出两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垂 2020-05-13 …
假如电感器是理想的,通以电感器交流电,那么电感器会发热吗?书上说电感是与电源进行能量的交换,而自身 2020-05-14 …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这句话对吗书上说错的,没说为什么好像扯到合力矩,我不懂这个也. 2020-05-14 …
物质燃烧一定要氧气参与吗?书上给的定义是,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020-05-17 …
IsthisTim'sumbrella?这句话对吗?书上写的是IsthisumbrellaTim' 2020-06-07 …
电动势与电压电子流与电流?我在书上看到这样的描述:电动势是针对电源内部,而电压指的是电路中任意两点 2020-06-08 …
用英语回答你与图书馆管理员的对话你带着包去图书馆,不知把包放在什么地方,你想上网查一些资料,却又不 2020-07-13 …
逻辑学问题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这句话对吗书上说这句话是同语反复,但是逻辑学的书 2020-08-02 …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句话对吗我们书上写的是“矛盾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020-11-26 …
一个高中议论文的问题v中心论点是书是心灵的港湾文中有句话是弥尔顿说过“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请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