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秦时期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
    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那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在《论语》中也有关于担当的思想,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屈原《离骚》中有“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都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正是在这种担当观的影响下,《吕氏春秋》所描写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的现象出现了。典型的例子,如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李膺“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世说新语》),陈蕃、范滂也“有澄清天下之志”,后都慷慨赴难。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宋代建立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和政治上之颓风,倡导、重视气节,理学兴起,儒家担当观也进一步充实、完善。理学大师们都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如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重视忠孝节义的气节观。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其中“担当”的意思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朱熹使用“担当”最为频繁,《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出现“担当”一词。从文献看,南宋时期“担当”一词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广泛使用。如名臣李纲在信中就提到:“万一急缺,虽无指挥,亦须担当。”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元明时期“担当”的使用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勇于担当,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陈继儒更以“担当”为视角对人进行观察、评判,说“大事难事看担当”。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总体来说,宋代以来,尤其是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以来,担当精神不仅为君子、士人所接受,也渗透社会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儒家担当观因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倡行君子人格,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担当观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值得传承与借鉴。
(选自《谈儒家担当观》,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儒家担当观形成于先秦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这一点,从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B.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这些都属于儒家担当观的内涵。
C.宋代建立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儒家担当观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涌现出一批具有强烈担当意识的理学大师。
D.儒家担当观是在封建社会发展丰富的思想意识,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值得我们传承与借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正是在儒家担当观的影响下,历史上多次出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现象,东汉末年的李膺、陈蕃、范滂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B.在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肯定会有所弱化。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C.到了南宋,“担当”一词已为一般士人和大臣广泛使用,如李纲在信中、文天祥在奏折中都曾提及;元明时使用则更为普遍。
D.明朝末年,不少士大夫具有担当意识,如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顾宪成、高攀龙,以“担当”为观察、评判人视角的陈继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根据词典,“担当”的基本意思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忧患意识。
B.“担当”这个词的出现远远晚于有关“担当”的思想意识。前者出现在宋代,而后者在先秦时期就表达得比较充分。
C.按照儒家观点,“担当”意识的有无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的重要依据,缺乏“担当”意识的人肯定不配称君子。
D.虽然程颢、程颐的弟子最早使用“担当”这个词,但朱熹却是用得最多的人,在其《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使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因果关系不成立,且原文第二段表述为为“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故选A.
(2)B.“在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肯定会有所弱化”的说法过于绝对,五代十国时期弱化并不代表所有这样的时期都弱化.原文第三段表述为“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故选B.
(3)D.“虽然程颢、程颐的弟子最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说法不正确.原文第三段是“较早”,且是在“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中.故选D.

答案:
(1)A
(2)B
(3)D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  2020-04-11 …

文段二: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  2020-06-17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  2020-06-17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  2020-06-28 …

归去来兮辞并序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  2020-07-06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大行不顾细  2020-07-06 …

英语翻译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  2020-07-16 …

Ⅱ鸿门宴(节选)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  2020-07-28 …

一个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E为侧棱PC上一动点.(1)画出该四棱锥的直观图,并指出几何体的主要特  2020-07-31 …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与例句中加粗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者出,未辞也。A.近者奉辞伐罪B.何辞为C.卮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