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题目详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 非不深也 (池:水池)
      C、亲戚 之(畔:通“叛”,背叛)
      D、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2、B    
3、B   
4、C    
5、D

看了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  2020-05-14 …

英语翻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  2020-05-16 …

毛遂自荐文言文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  2020-05-17 …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  2020-06-17 …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  2020-06-17 …

“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意思?  2020-06-19 …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  2020-06-27 …

这段话出自哪里?甲乙分别是谁至夜深,乙辞曰:“不胜酒力矣。”甲命撤席,诸将辞出。甲曰:“久不与乙同  2020-07-01 …

英语翻译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  2020-07-04 …

孟子曰:“桀纣之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