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雨夜的灯光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①~③ ④~⑥ ⑦~⑮
主要内容 A “我”与父亲摸黑赶路 B “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
A:___     B: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3)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
第一个“寂静”:___
第二个“寂静”:___
(5)选文第⑫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6)选文第⑮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
(7)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B.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2)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3)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4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5)本题是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6)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7)本题的考点是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分为明线和暗线,可以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答案
(1)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B.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3)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4 )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山林的宁静,也指“我”内心的平静.
(5)插叙;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
(6)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7)线索,象征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雨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