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白雁的《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的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①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
题目详情
阅读白雁的《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的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 ①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就已经通过这条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互通有无了。
②让我们先远眺一下前丝路时代物种输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标本--小麦。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
③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东边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的每座墓里,都随葬有一个草编篓,里面装的就有小麦。小河墓地距今约四千年,也就是说,早在四千年前,小麦就已经从两河流域传入。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这一地区的洋海古墓群中,随葬的植物、食品中就包括小麦。这一发现生动地描绘出小麦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④距今约三千年、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的“来”和“麦”这两个汉字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⑤“来”的甲骨文字形(图1),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中间是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金文字形(图2),误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茎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⑥由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的来。
⑦麦”的甲骨文字形(图3),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夊”,也就是“止”的倒写,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而“麦”的所有甲骨文字形,脚趾都朝下。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⑧“来”和“麦”的甲骨文字形,再结合小河墓地和洋海古墓群出土的小麦这两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清晰地记录了小麦的传播密码。
⑨南宋初年,北方人大量迁移到长江以南,小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小麦从此成为遍布中国国土的作物。
(选自《科学大众》2015年7-8期,有删改)(1)请说说标题“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的作用。
(2)两个古墓地中出土的小麦和两个汉字的甲骨字形记录了小麦的什么传播密码?
(3)“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小麦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物种
B.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表示从外而来
C.文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小麦成为遍布中国的作物的历史
D.本文运用了配图标的说明方法,清晰直观地说明了“来”和“麦”的汉字起源,从而说明了小麦的传播途径。
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 ①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就已经通过这条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互通有无了。
②让我们先远眺一下前丝路时代物种输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标本--小麦。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
③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东边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的每座墓里,都随葬有一个草编篓,里面装的就有小麦。小河墓地距今约四千年,也就是说,早在四千年前,小麦就已经从两河流域传入。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这一地区的洋海古墓群中,随葬的植物、食品中就包括小麦。这一发现生动地描绘出小麦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④距今约三千年、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的“来”和“麦”这两个汉字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⑤“来”的甲骨文字形(图1),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中间是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金文字形(图2),误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茎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⑥由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的来。
⑦麦”的甲骨文字形(图3),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夊”,也就是“止”的倒写,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而“麦”的所有甲骨文字形,脚趾都朝下。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⑧“来”和“麦”的甲骨文字形,再结合小河墓地和洋海古墓群出土的小麦这两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清晰地记录了小麦的传播密码。
⑨南宋初年,北方人大量迁移到长江以南,小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小麦从此成为遍布中国国土的作物。
(选自《科学大众》2015年7-8期,有删改)(1)请说说标题“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的作用。
(2)两个古墓地中出土的小麦和两个汉字的甲骨字形记录了小麦的什么传播密码?
(3)“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小麦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物种
B.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表示从外而来
C.文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小麦成为遍布中国的作物的历史
D.本文运用了配图标的说明方法,清晰直观地说明了“来”和“麦”的汉字起源,从而说明了小麦的传播途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说明文的题目常有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是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的题目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第第三段中的“这一发现...
看了阅读白雁的《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做特技表演的汽车从高台水平飞出,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着地.一架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再着地 2020-05-17 …
做杂技表演的汽车从高台水平飞出 在空中运动后着地一架照相机通过多次曝光,拍摄到汽车再着地前后一段时 2020-05-17 …
如图所示,两曲线分别表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当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 2020-06-18 …
某同学利用一架固定好的自动相机,用同一张底片多次曝光的方法,拍下了一辆小轿车启动后不久做匀加速直线 2020-06-25 …
如图所示,两小球在两条平行直线上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两小球每次曝 2020-10-30 …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 2020-11-01 …
生物分为什么我就知道分为植物、动物、病毒还有什么?细胞算不算生物?单细胞生物算是植物还是动物?细菌算 2020-11-22 …
如图所示,甲、乙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2020-12-14 …
如图甲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 2020-12-14 …
某人驾驶汽车飞越河流,汽车从最高点开始到着地为止这一过程可以看作平抛运动.记者从侧面用照相机通过多次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