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3小题,共11分)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
题目详情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3小题,共11分) 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户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明代田汝城也说:中秋日,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同时代刘侗则云: “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这些记载都揭示出中秋团圆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人口流动频繁,很多人长期离家在外,漂泊成为了一种常态。因此我们更应注重节庆的社会调节功能。由于现在的国定节期只有一天,纯粹意义上的回家团圆很难做到,因而注重中秋团圆内涵中的“家园感”就显得特别重要。李白诗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人生漂泊本属无奈,但“家园感”却能让人们融入此时此地的群体之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因此,如乡镇街道乃至文化馆以及社区业委会等民间组织,都可以做一些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设工作,以消除邻里之间的隔阂,建立温馨的社区文化和宜居环境。 贯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内涵,则是平等的观念。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师赏月: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这就完全摆脱了古代祭月礼的贵族性和某些节目的小众特点,成为全民平等欢乐的节日。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与人平等、阶层与阶层平等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但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各阶层之间、集团之间依然有着诸多壁垒需要消除。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都可以举办相关活动。但所有的行为举措,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群体的参与。只有群体参与其中,才能产生平等的氛围。所以文艺活动的方式可采取参与者自主互动,无需预设表演者和观众,人人都是表演者,形式则宜多样化。 还值得一提的是,诗情画意也是中秋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自然和生命的节律,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来不乏诗情画意,其中尤以中秋为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既代表着古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又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的美好期待。而“但愿团圆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等,则通过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抒发,起到心灵抚慰的效果。诚如林语堂所言,“诗教给中国人一种旷达的人生观,一种慈悲的意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的态度和艺术的忍受性”。因此,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当下的人们理应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身心,试着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 当今全社会都在讨论中华文化的复兴问题,文化重建就是其中一题。从中秋等具有生命力且又历史悠久的节日入手进行文化建设,应该是一条见效较快的途径。 (节选自黄意明秦惠兰《文化建设从节日入手》) 小题1:下列 不属于 当下要注重中秋“家园感”的原因的一项是(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意义:1、能起到很好的社会调节作用;2、能使国人体验诗意生活的美好;3、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复兴。看法:我很认同让国人体验诗意生活的美好这一意义。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人们对物质名利的追求欲望更加迫切,缺失了诗意生活的从容旷达,所以放慢脚步,享受中秋诗意,显得更加重要。 |
| 小题1: |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梦回童年,多少天真无邪的往事涌上心头,让我们再次走进五彩的童年世界。童年故事 2020-05-13 …
发展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人类是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不但产生电,而且,整个生命运动都离不开 2020-06-14 …
阅读宋代词人石孝友的《惜奴娇》,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6分)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 2020-06-17 …
阅读练习(10分钟内回答追加10分)告诉妈妈,我爱她连续三个星期,约翰一直忙着拜访客户。母亲节快到 2020-06-29 …
综合性学习(5分)小题1:现在学校要办校刊,为使校刊能更好吸引读者,设置了“学生谈心里话”栏目,请 2020-07-10 …
名著阅读与探究性学习。(15分)小题1:结合冰心的三首小诗,说说这部诗集的主题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 2020-07-15 …
长言道,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三分课外。尤于经常大量课外阅读,我的习作知识和水平大大提高了。为此,老 2020-07-25 …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下列关于习惯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习惯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B.习惯有好习 2020-11-02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古文,完成练习.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东施效颦《庄子》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 2021-01-18 …
6.综合性学习。读完这两封溢满父爱的家书后,同学们深受感动。班里拟举办一次“懂你——父爱”的主题班会 2021-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