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湖心亭看雪张岱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题目详情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湖心/亭一点B.虽/乘奔御风
C.以/其境过清D.往来/无白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选文第①段的“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选文第②段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③段主要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其中“铺毡对坐”“见余大喜”“拉余同饮”“是金陵人”等表现出亭中游人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__
(5)“痴”是选文的文眼,请分析它在文中的含义。
张 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湖心/亭一点B.虽/乘奔御风
C.以/其境过清D.往来/无白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是日,更定矣(止,停)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就) |
C.先帝称之日能(能力) | D.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
A.选文第①段的“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选文第②段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③段主要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其中“铺毡对坐”“见余大喜”“拉余同饮”“是金陵人”等表现出亭中游人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__
(5)“痴”是选文的文眼,请分析它在文中的含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各个选项断句的情况,判断正误即可.A“湖心亭”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故选A.
(2)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C能:有能力.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本题为选择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C.一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并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二表明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故选C
(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①句重点:俱,全都;绝,消失.句子翻译为: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焉:哪里;更:还.句子翻译为: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
(1)A
(2)C
(3)C
(4)
(1)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2)(他们)看到我十分高兴,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5)“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我之痴,亭中人煮酒赏雪是客之痴,我与客同饮赏雪是两者之痴.一个“痴”字,表现了客之雅趣,我的志趣,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2)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C能:有能力.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本题为选择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C.一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并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二表明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故选C
(4)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①句重点:俱,全都;绝,消失.句子翻译为: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焉:哪里;更:还.句子翻译为: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
(1)A
(2)C
(3)C
(4)
(1)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2)(他们)看到我十分高兴,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5)“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我之痴,亭中人煮酒赏雪是客之痴,我与客同饮赏雪是两者之痴.一个“痴”字,表现了客之雅趣,我的志趣,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看了 湖心亭看雪张岱①崇祯五年十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湖心亭看雪中“相公”指谁崇祯(chóng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020-05-13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境.是日更定①,余拿②一小船,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 2020-06-20 …
英语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2020-06-20 …
初二上学期的第29课《湖心亭看雪》(我等下把课文打出来)老师叫我自学,还要检查笔记.急湖心亭看雪崇 2020-06-22 …
阅读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 2020-06-22 …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 2020-06-22 …
湖心亭看雪,..1.看雪的氛围(用原文回答)2.看雪的方式(用原文回答)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2020-06-22 …
1、《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⑶ 2020-06-22 …
挐的读音此字是《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⑶矣,余 2020-07-14 …
《湖心亭看雪》的阅读理解.急.半小时内答复给5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