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

题目详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

  1.“新解者”认为“愁眠”就是“愁眠山”,作者认为这一“新解”使诗歌“索然无味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作者认为,景物“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请另外举出一个例子谈谈你的见解。

  3.下边是沈德潜的《枫江夜泊》,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你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野宿随寒雁,辞家第一宵。

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见详解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这首诗的抒情主体是“我”,一切有特征的江南水乡的夜景,都通过“愁眠”的“我”的感受反映出来。有了“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
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