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20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

题目详情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20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l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继一2008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另0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2008年11月9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货币政策调整,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③  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就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因此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