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的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1)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3)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小宗必须服从大宗D.“封建亲戚,以蕃 2020-05-13 …
与旅游者交往时,导游人员必须尊重他们的:( )A.宗教信仰 B.人格尊严 C.行为举止 D.民族风俗 2020-05-19 …
英语翻译宋仁宗天圣五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 2020-06-05 …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 2020-07-0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为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全独任,不得 2020-07-13 …
阅读下面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 2020-07-28 …
帮我解下签吧,签名是:宗庙享之,子孙保人宗庙享之,子孙保人上一代之福延於子孙.祸亦同也.福之延於吾一 2020-11-02 …
[一人习学言语,听人说“岂有此理”,心甚爱之,时时温习.偶因过河忙乱,忽然忘记,绕船寻觅.船家问他失 2020-11-13 …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 2020-11-23 …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