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何中华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
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内倾性 何中华 |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值得仔细品味,因为我们从中能够引申出中国文化性格的方方面面。 “克己”的“己”字是指“私”,所谓一己之私利;“克己”也就是“去私”。如此一来,人的所作所为方能回归到“礼”的要求上来。那么,“礼”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礼”,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属于伦理范畴。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一定是自觉自愿的,“复礼”不过是“克己”的结果罢了。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仁”的实现。“仁”属内,“礼”属外,它们互为表里。“仁”实为“礼”的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正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从道德人格养成的顺序来看,一般是须先懂得规矩,亦即“知其然”,然后再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即“知其所以然”。所以,虽然《中庸》说“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但“修身”终究还需要“诚意正心”的自觉。 孟子拿射箭打比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射歪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因为风的干扰或者别人的打扰而未射中,而是要首先来检讨自己,反躬自省,看看是否由于自己心不在焉。这就是儒家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内倾性格,之所以采取反身性的姿态,这归根到底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这是说,东、西、南、北,加上天、地,这六个方位,都不值得圣人去探究、去追问,而是应该把目光收回,投向自我的审视与拷问。所以,孟子有所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说法。 中国文化的最高偶像是圣人,而西方文化的最高偶像是英雄。只有征服自我才能把自己证成为圣人,而只有征服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证成为英雄,二者的根本旨趣迥异。夏天热了,中国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并不致力于改变生态,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西方人则偏好发明电风扇、空调机之类的物件,通过改变生态来适应自身。这些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旨趣。 追根溯源,应该说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与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着一种发生学关系。其实,鸟瞰中国的版图,不难发现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型文化,而是农耕型文化。为什么会这样呢?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对于欧洲民族来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然而,“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各国所没有的,就算他们有更多壮丽的政治建筑,就算他们自己也是以海为界——像中国便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比较了中西空间意识的不同,指出:“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 中国文化的这种内敛性格和取向,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或许正因此避免了因为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节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12月16日) 1.下面对“克己复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克己”就是“去私”,“私”就是一己的私利,不符合“礼”的要求的言语举动都是私欲、私利的体现。 B.“克己复礼”要求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践“礼”的要求,使人的所作所为回到“礼”的行为规范上来。 C.“克己复礼”的实践方式一般是先遵“礼”而行,再领悟其中的道理,但习“礼”而无内省,仍无法达到“仁”。 D.“克己”的内省方式就是指君子遇到挫折首先要检讨自己,反躬自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从外在找原因。 2.下列对“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和反身性姿态”形成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由“仁”的“克己”取向决定的。孟子的“仁者如射”就是说仁德君子要“求诸己”。至于外在的“六合”,圣人不考究、不追问。 B.“仁”和“礼”一内一外,显示中国文化人格重视“修身”、重视伦理道德的一面,至德的“圣人”理想的目标就是征服自我。 C.它也受到中国地理环境的根源性的影响,中国的海岸线很长,然而在农耕文化看来,海是陆地的边界,陆地处于中心。 D.中国文化的内敛性格和取向,虽然比较难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可能也避免了征服自然而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克己复礼”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倾性,这种“内在要求”是“要求”,也是“内在”的自觉。 B.中西文化最高偶像“圣人”“英雄”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不同,他们分别是以自我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为旨趣的。 C.农耕文明有封闭性,它以陆地为中心,是自足性的;海洋文明有开放性,它以海洋为中心,具有征服性。 D.西方人对待无尽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重视实践;中国人的态度是敬仰和向往的,重视想象和心灵寄托。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2.D 3.B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某种白色的盐、在黑暗中无气味、在光照中开始变黑并且有刺激性气味、此盐是a;Ag2CO3b;Ag 2020-04-25 …
在线等答案、求速度、求准确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丰富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 2020-06-11 …
《百家讲坛》是央视频道于2001年创办的一档学术味和文化味很浓的电视“讲坛”节目。开始是阎崇年讲《 2020-06-16 …
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 2020-06-29 …
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 2020-07-11 …
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能够体味到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根据左栏提供的信息,在右栏中回答相应问题。( 2020-07-11 …
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 2020-11-30 …
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这意 2020-12-06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我们的追求。下列对多元文化的交融与选择分析正确的有① 2021-01-09 …
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