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未曾年轻过的人云也退①第一次听姜昆、李文华合作的《时间与青春》,有一个情节让我吃惊。李问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未曾年轻过的人
云也退
①第一次听姜昆、李文华合作的《时间与青春》,有一个情节让我吃惊。李问姜,时间对于他可以比作什么,姜说:“对于您来说时间就是月份牌”,“您看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没几天撕头了吧?”
②这个细节让我耿耿于怀。我觉得玩笑开大了,为李文华抱不平,但又无法讳言对《时间与青春》的赞赏:它的励志充满智性,它极富时代特色的话题是一个青年和一位长者在亲密爽朗的交流中娓娓道出的,它吸引不同年龄的听者将自身代入并由衷地喝彩。姜昆这个长得不喜剧的演员,借李文华的辅佐、映衬甚至牺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之路。
③按理说,李文华这一辈人应往演传统相声的名家路子上走,应该穿起长袍,吐字掷地有声,拖腔带韵,最好能再唱唱戏。可李文华是个异数,他没那份天资,七十年代以前他同马季等人的合作都不成功。对于新相声而言,他作为长者不够安分,而传统相声里似乎也不缺他这样一个谈不上有什么绝活的绿叶。他的角色定位是含糊的、边缘的,相声只是他因热爱而坚持下来的事业。
④他最终选择了为一个比自己小两轮的新秀捧哏,而且——可能是性格和遭际使然——台上竟全无卖老的架子。这太艰难了。相声让捧哏演员付出的代价尤其高昂,更何况是在历来讲究长幼之道的中国,一位年近六旬的捧哏需忍受被捏脸、摸头、胳肢这些“非人”待遇,得怀有一种什么样的赤诚才能做到这一点?
⑤他们的作品是后“文革”时期中国整合“青年”概念、重塑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青年群体从文革时代的红卫兵形象中拉出来,赋予其新的义务、使命和规范。社会对青年有了新的角色期待,二人感其召唤,出面代言,成为青年一代的向导。两个均非传统相声功底深厚的演员,扬长避短,合力打破了传统相声的一定之规,开创了新形势下无法复制的相声美学。他们的“双赢”状态一直延续到十大笑星的评选,以及那令人扼腕的喉癌的降临。李文华成就了姜昆的异军突起,又以被动的激流勇退成全了姜昆的精彩转身。
⑥2006 年夏,在一栋简朴的住宅里,斜倚在沙发上的李文华直起身面向我,肃然的表情无一丝变化。家具陈设和屋里进出频繁、粗门大嗓的家眷,都标志着老人的生活环境同最普通的京城家庭没有任何区别。我也没有任何惊喜可以带给他,我得不断地思量提哪些话题可让他用最短的句子回答。食道发声,就是把句子切成一个个带着痰嗽味的字,让人觉得这瘦小的躯体随时可能力竭。我择要说我喜欢他的什么作品,听他例行公事地重叙诸位合作对象和主要作品名称。他似乎特别看重和姜昆合演的《鼻子的故事》,一个讲述集体和组织如何关心个人的段子。
⑦对那些风光不再的人物,我们免不了感慨“尔曹身与名俱灭”;而对李文华,我却内心寂寂。他几乎没有年轻过,所以也从不曾老去;舞台下的他——不管是健康时还是病后——从来没有点燃晚辈青春火焰的能力。在他无人打扰的、行动不便的晚年面前,我甚至认识到我能够有所思、有所感的特权。他的生活里没有我这样急于了解过去、收获见识与灵感的动机。他对于我,和我对于他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匪夷所思的,只能分享一点点狭窄范围内的知识,还无数次被让人心酸的停顿打断。他在女排蝉联世界冠军时演《看排球》,在“质量月”流行的时候演《买伞》,《森林法》颁布后演《严重警告》,这些作品需要富有才华的、调动情感力量的创作和表演,他怎能期待从一个散漫自我的年轻人眼里捕捉到这种情感?
⑧舞台生命猝然而止后,李文华回归到千百万平凡中国老人中,直到09年5月9日“第二次去世”,最后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他的捧哏艺术早已存入相声史档案,如今,新晋的年轻一代更希望“老人”们好自为之,去体现洒脱的做人态度,而不要呵护、教导、关怀他们的人生。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定义“青年”的角色与使命,只是出于一种情结,我希望《时间与青春》的生命力还能延续。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文丛”《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已过去》,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用生动而丰富的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李文华的人生轨迹,表现了他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B.作者称李文华是“未曾年轻过的人”,是指李文华缺乏天资,也欠勤奋,直到老年才事业成功,开始风光。
C.听《时间与青春》,作者耿耿于怀,是因为作者一方面为李文华抱不平,另一方面对姜昆不敬老感到愤恨。
D.从《看排球》《买伞》《严重警告》等作品可以看出李文华其实富有才华、能调动情感力量进行表演。
E.本文是一篇评传,在叙事中常夹杂着作者议论性的词句,体现了“评中有传,传中有评”的文体特征。
(2)请结合材料概括李文华有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3)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文末说“如今,新晋的年轻一代更希望‘老人’们好自为之,去体现洒脱的做人态度,而不要呵护、教导、关怀他们的人生”,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1)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
(2)①赤诚执着;②奉献;③谦逊(谦卑);④勇于创新。
(3)①内容上:通过叙述我访问李文华,突出了李文华晚年简朴平凡(风光不再)、被病痛折磨、孤独的生活状况。(2分)②形式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李文华喉癌降临退出舞台的叙述,引出下文我的议论。(2分)表达了我对李文华晚年境况的伤感,增强了文章感染力。(2分)
(4)如今,年轻人更希望前辈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放下牵挂和担心,而不要管束、干涉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等(年轻人渴望不被管束的、自由的生活)。评论。(含义2分,评论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生动而丰富的细节”有误,本文概述和评论多于细节描写;“全方位系统地展示”有误,文章只选取了李文华的部分人生阶段进行叙述和评论。B项,“也欠勤奋”表述不准确。C项,“对姜昆不敬老感到愤恨”有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速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请结合材料”即在全文寻找,再紧紧围绕“李文华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这一中心问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先圈出有关语段“相声只是他因热爱而坚持下来的事业”“一位年近六旬的捧哏需忍受被捏脸、摸头、胳肢这些‘非人’待遇,得怀有一种什么样的赤诚才能做到这一点”“李文华成就了姜昆的异军突起,又以被动的激流勇退成全了姜昆的精彩转身”“斜倚在沙发上的李文华直起身面向我,肃然的表情无一丝变化”“合力打破了传统相声的一定之规,开创了新形势下无法复制的相声美学”,然后分条概括。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思路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速读题干确定段落的位置“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得出此段落属于中间段,在结合上文“以及那令人扼腕的喉癌的降临。李文华成就了姜昆的异军突起,又以被动的激流勇退成全了姜昆的精彩转身”以及下文“舞台下的他——不管是健康时还是病后”此段也属于过渡段,从内容、结构、主旨方面作答,即通过叙述我访问李文华,突出了李文华晚年简朴平凡(风光不再)、被病痛折磨、孤独的生活状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李文华喉癌降临退出舞台的叙述,引出下文我的议论。表达了我对李文华晚年境况的伤感,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题方法】段落的作用题属于较为常见的题目,通常所选取的段落多为文章开头段、中间承上启下段和结尾的总阶段。应从段落的内容、段落的结构位置、传主品质表现、读者阅读等角度展开答案。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照应题目,概括全文内容,引起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突出强调某项内容,表达作者对传主的某种情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作为文章的线索,补充说明相关内容,多角度展现传主形象,使文章结构多样,丰富主题意蕴。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内容或文章题目,升华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表达某种情感。
(4)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题。本题有两个问题作答时,首先说出对“如今,新晋的年轻一代更希望‘老人’们好自为之,去体现洒脱的做人态度,而不要呵护、教导、关怀他们的人生”的理解,关键词语“好自为之”即老人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干涉别人;“不要呵护、教导、关怀他们的人生”“他们”指年轻人,“不要呵护、教导、关怀”即不要管束、干涉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等。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看似问答题,实际上是探究题,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其实这是设题者给考生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自身的观点入手,答案的依据都应在文中或者仅仅围绕文本。同时本题很有时代意义和生活感,无论学生能否读懂本文,该题都可以说上两句。探究题应遵循的原则:(1)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3)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4)答题时一般先亮出观点看法,后依据文本进行论证。
急求英语版《项链》、《变色龙》、《老鼠也里也睡觉》之一的读后感!求《项链》(TheNecklace 2020-04-07 …
一的读音有几个? 2020-04-09 …
一捧的一的读音是什么 2020-04-09 …
一个人一生能获得多少个第一?句中一的读音依次是 2020-04-09 …
普通话一甲中“一”的读音 2020-04-09 …
妙答一字诗中一的读音是陈沆的那首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 2020-04-26 …
曾子杀猪阅读答案仔细阅读曾子对妻子说的话,想一想曾子是从哪方面阐述“和小孩子不能随便开玩笑”这个意 2020-04-27 …
求《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00~300字左右)初一的读后感,不过尽量写的委婉、生动点急!急!急!现 2020-05-17 …
初一的读书笔记则么写 2020-06-04 …
史记的孝景本纪第十一的读后感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