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苹果》走红,“耳朵虫”作怪1歌曲《小苹果》MV在优酷网首发之后,以燎原之势迅速跃居各大音乐、话题、视频排行榜前列。一时间,《小苹果》风靡全国。2很多人对这首歌曲听
《小苹果》走红,“耳朵虫”作怪
1歌曲《小苹果》MV在优酷网首发之后,以燎原之势迅速跃居各大音乐、话题、视频排行榜前列。一时间,《小苹果》风靡全国。
2很多人对这首歌曲听一遍会哼,听两遍会唱,听三遍就已经在大脑中自动单曲循环。无论吃饭、睡觉,它都成了大脑中挥之不去的旋律。
3那么,人们究竟是怎样被《小苹果》“洗脑”的?心理学家认为是“耳朵虫”在作怪。“耳朵虫”(earworm)这个词是从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过来的,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段在某人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的情况。“耳朵虫”并不是虫,而是大脑的一种神经活动,一旦被激活,便会引发“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反应就像皮肤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片段,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让人忍不住回想这萦绕在心头的旋律。
4“耳朵虫”另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不自主的音乐想象”,于2007年由神经科专家奥利弗·塞克斯提出。这种现象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已被研究证实。如2008年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11910名芬兰被试者播放5首熟悉的歌曲,结果发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有33.2%的被试者报告每天都会想起那些音乐片段,32.4%的被试者每周都会想起,累计有91.7%的被试者体验到“不自主的音乐想象”。
5英国雷丁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毕曼统计发现,大部分“耳朵虫”只会持续30分钟左右。越是觉得音乐重要的人,越
难以摆脱“耳朵虫”的纠缠。而且,“耳朵虫”对人的困扰成度和时间无关,你越注意它,他给你心理带来的厌烦越严重。达特茅斯学院的心理学家则发现,不同的人出现“耳朵虫”的概率也不尽相同。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耳朵虫”的骚扰,音乐家也比普通人更常注意到耳边徘徊的旋律。有趣的是“耳朵虫”
中还存在强势者,这种被称作“消除旋律”的曲调,一
旦在脑海出现,便势不可挡地盖过其他旋律。“耳朵虫”也是可以传递的,分享脑海中的旋律有时候也会让其他人产生类似的感觉。
6但“耳朵虫”也不是那么恐怖的家伙,它是人类正常的身心反应。所以,那些竭力抵抗音乐“洗脑”的朋友,不妨放弃抵抗,好好享受《小苹果》之类的音乐带给你的乐趣吧。
(柯宣/文,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7月21日,略有改动)
1.第12段从歌曲《小苹果》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4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耳朵虫”有哪些特点?
1.由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小苹果》写起,既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耳朵虫”,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真实的例子和确切的数字说明了“不自主的音乐想象”在人群中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已被证实。
3.(1)大部分“耳朵虫”只会持续302)“耳朵虫”对人的困扰程度和时间无关,你越注意它,他给你心理带来的厌烦越严重
。(3)“耳朵虫”可以传递。
(二)(12分)客家人居住的美丽海岛——涠洲岛①俗话说: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但说客家人居住的海 2020-05-16 …
这一句话中的居然是指什么?《庄重的乞讨》:“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 2020-05-16 …
趣味数学《两种人》有一个怪异的小岛,岛上住着说谎话和说真话的两种人.说谎话的人句句都是谎话,说真话 2020-06-20 …
有一个怪异的小岛,岛上住着说真话和说谎话的两种人,说真话的人句句都是真话,说假话的人句句都是假话. 2020-06-22 …
拟定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分钟的电话费由f(m)=1.06×(0.5•[m]+1)(元)决定,其中m> 2020-06-27 …
已知从北京到上海通话m分钟的电话费f(m)=1.06(0.5×[m]+1)元,其中m>0.[m]是 2020-06-27 …
拟定甲地到乙地通话m分钟的电话费f(m)=0.3×[m])(单位:元),其中m>0,[m]表示大于 2020-06-27 …
有一位商人,从北京向上海的家中打电话,通话m分钟的电话费,由函数f(m)=1.06×(0.5[m]+ 2020-11-14 …
这段话中的居里夫人的话中的第二个“他们”指的是谁?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 2020-12-12 …
有一个公用电话亭,在观察使用这个电话m人m流量时,设在某一时刻有5个人正在使用电话或等待使用m概率为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