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8分,每小题4分)别范安成沈约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①。及尔同衰暮,非复
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8分,每小题4分)
别范安成
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① 。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② 。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注】①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
16.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比的手法(2分)。写出少年与暮年不同人生阶段对离别的感受。少年时,不知离别的愁苦;暮年时,方知离别的愁苦,担忧难有再会的机会了。诗人以前者衬托(或反衬)后者,表达此时与朋友离别的凄伤之情。(2分)
17.虚写的是“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句,(2分)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第一联说“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可见他们 少年时代 就已相知相识了。那时候,他们青春年少, 踌躇满志 ,满以为一次离别算不了什么,天长日久,相聚的日子多得很。“前期”,即别后预定再会的日子,“易前期”,把分别后的再会看得很容易;第三句写老年离别之“难”,而络绎奔流在诗的底蕴的,则是“难”的深沉慨叹。诗人以“明日难重持”为感情枢纽,往前推移——念及少年意气的“易前期”,不由充满了追悔和遗恨;往后瞻望——遥想别后的相思,更增惆怅和哀伤之感。而且,惟有少年之“易”,才反衬、加重了老年之“难”的伤感;也惟有老年之“难”,才写尽说透少年之“易”的轻率。在这“易”与“难”的纷纭交错之中,一缕缕充满人生感喟的情丝,脉脉吐出,全诗也因而具有了丰富的涵载容量。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本诗前四句写少年离别之“易”,后四句写老年离别之“难”,而络绎奔流在诗的底蕴的,则是“难”的深沉慨叹,诗人以“明日难重持”为感情枢纽,往前推移——念及少年意气的“易前期”,不由充满了追悔和遗恨;往后瞻望——遥想别后的相思,更增惆怅和哀伤之感。而且,惟有少年之“易”,才反衬、加重了老年之“难”的伤感;也惟有老年之“难”,才写尽说透少年之“易”的轻率。在这“易”与“难”的纷纭交错之中,一缕缕充满人生感喟的情丝,脉脉吐出,全诗也因而具有了丰富的涵载容量。因此,此诗在离别的哀愁之中,还含有对人生进行反思的意味。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读下列三幅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比较南亚地区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完成下表南亚地区东南亚中南半岛纬度 2020-05-13 …
读“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沼泽面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减少)。试分析形 2020-05-16 …
旅游业配套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南极游的兴起。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游旺季。但想去南极看极光还难以实 2020-06-1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 2020-06-17 …
在我国形成“北麦南稻”的分布特点是因为()A.北方地少水多,南方地多水少B.北方地多水少,冬冷夏暖 2020-06-18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磁石制成了指南仪器——“司南”。北宋 2020-07-28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磁石制成了指南仪器——“司南”。北宋 2020-07-28 …
湖南槟榔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原料全部来源于海南,每年从海南运入200多亿颗槟榔干果进行加工再销往全 2020-11-16 …
比较南亚地区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完成表:南亚地区东南亚中南半岛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10°N~30°N纬度 2020-12-03 …
杨桃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在潮汕地区多有种植.请回答下列一组问题.(1)在杨桃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