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
题目详情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 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 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材料四 “ 诸 君试看日本国,土地 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全球上能成为列强者,不过六、七国,而日本俨然是六、七国中之一国。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孙中山 (1)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2分)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孙中山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分)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的角度回答。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2)学习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6分) (3)客观原因:中国封建势力强大;(1分)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分) 要义: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1分)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1分) (4)经验:实行开放主义。(1分) 启示:开放是国家的强盛与进步的重要途径;开放是多方面的;开放与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任意两点即可。2分) |
|
看了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革”期间,有人写了一首诗:“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烂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 2020-04-07 …
文革期间有人写道:“黄埔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的 2020-07-11 …
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 2020-11-01 …
列宁在《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中说:“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 2020-11-11 …
4.(2014湖北咸宁21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 2020-11-12 …
建国初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举措是()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 2020-11-27 …
下图反映了“文革”期间工农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x代表年代,y代表工业生产总值请回答:(1)文革 2020-12-12 …
中国共产党从1958年至“文革”期间,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①背离了中共八大的论断②为急于改变 2020-12-19 …
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 2020-12-22 …
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C.改革触犯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