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题目详情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世隶 ___
②父其然也 ___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本文暗藏对比,如仲永前后变化对比、仲永的天资与同龄人对比、父亲贪利与乡人对比等,这些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C、本文先叙后议,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
D、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耕:耕田.
②句意为: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利:认为…有利.
③句意为: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扳:通“攀”,牵,引.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与:给;句意为: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中重点词语有通:通达.悟:聪慧;句意为: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A正确;B“父亲贪利与乡人对比”没有对比,是错误的;C正确;D正确;故选B.
答案:
(1)①耕:耕田②利:认为…有利③扳:通“攀”,牵,引
(2)①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
(3)B
看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文《陆游家训》中“后生之药石”怎样用一句俗语套用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  2020-03-31 …

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勇于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华华学习成绩很  2020-04-06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2020-06-05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2020-06-17 …

“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只有自由才能给易逝的  2020-06-18 …

三、写作(40分)22.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智慧,富有灵性,深蕴哲理。崇尚自然,亲近  2020-07-05 …

天才来自于勤奋,只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句话错在哪?天才来自于勤奋,只要刻苦学  2020-11-15 …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人要没有任何羞耻之心,才能做到自立B.有羞耻心  2020-11-24 …

“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人必须学会认识自己,这是因为()①人们必须要学会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全面客观  2020-12-10 …

一个带静电的小球围着一个中心点高速运动,速率达到或接近光速会不会产生磁场?自编的中学物理题,当年把整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