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俞芳①妈妈因病逝世后,父亲就委托同事钮伯伯带我们三姐妹到北京读书。住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②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大姐把我
题目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
俞芳
①妈妈因病逝世后,父亲就委托同事钮伯伯带我们三姐妹到北京读书。住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②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大姐把我和三妹叫到跟前,激动而严厉地说,大先生(鲁迅)一家要搬来了,他们是喜欢安静的,以后你们不要吵吵闹闹。她看我们一时没有答话,就威胁说:“不听话,小心我的扫帚柄!”--听大姐的口气,鲁迅先生大概是有点“凶”吧。
③记得先生刚搬来时,穿着白夏布大衫,胡须短而硬,眉头微皱,脸上没有笑容,初次见面,我认为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长辈。我和三妹走上前去,叫了一声大先生,深深鞠了个躬,没有等他说什么,就转身跑到我们住的西屋里。一连几天,都不敢轻易和他接近。
④过了几天,情况有了变化。我首先发现先生很注意我们的行动。就以我在院子小土堆上种的那株“独叶芋艿”来说吧,我总觉得芋艿新长出的叶子比旧叶子好看,于是每当芋艿的新叶子出来,我都会把前一片旧叶子摘去。因此,我种的那颗芋艿,梗子虽有一尺高了,始终只有一片叶子。这一切,从来没有被别人注意过,而鲁迅先生搬来不久,就发现了。他问我,“为什么你种的芋艿总是只有一片叶子呢?”我说:“新叶出来了,又嫩,又绿,老叶颜色太深,不好看,我就把老叶摘掉了”。他和气地告诉我,这样下去,芋艿是种不好的,叫我以后不要摘老叶了。
⑤这时,一旁的大姐早已熬不住,连连骂我“呆”了。先生却笑了笑对大姐说:“小孩子总有小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的,对他们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通过这件事,我逐渐觉得鲁迅先生非但不“凶”,而且和蔼可亲。
⑥鲁迅先生对小孩子从不摆架子,甚至可以以“绰号”称呼彼此。这在现在并不稀奇,而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中国、旧社会,人们的思想被封建礼教、孔孟之道所束缚,孩子对长辈只能“低眉顺眼”,不能“平起平坐”。先生却不同,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接受。
⑦先生平时很忙,白天在教育部办公,还在北京大学等四所大学兼课,晚上写文章。但是每当我们有事请他帮助,他总是尽快完成。记得那时我写了一篇童话,请先生批改。他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就改好。错别字纠正了,文字通顺了。我不会点标点符号,他给我加上了标点。交给我时,他笑了笑还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我听了不知道有多开心。
⑧这些小事,虽已过去六十多年,但这一切都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高望众的鲁迅先生,是我们最尊敬的人。
⑨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先生一家搬往西三条新屋。我们姐妹三人也在同一天搬离了砖塔胡同61号。
(节选自《记忆中的鲁迅先生》,有删改)(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2)品析第三段中的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记得鲁迅先生刚搬来时,穿着白夏布大衫,胡须短而硬,眉头微皱,脸上没有笑容,初次见面,我认为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长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
(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分析本文中的鲁迅和材料中的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思想方面有什么不同。
【材料链接】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
俞芳
①妈妈因病逝世后,父亲就委托同事钮伯伯带我们三姐妹到北京读书。住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②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大姐把我和三妹叫到跟前,激动而严厉地说,大先生(鲁迅)一家要搬来了,他们是喜欢安静的,以后你们不要吵吵闹闹。她看我们一时没有答话,就威胁说:“不听话,小心我的扫帚柄!”--听大姐的口气,鲁迅先生大概是有点“凶”吧。
③记得先生刚搬来时,穿着白夏布大衫,胡须短而硬,眉头微皱,脸上没有笑容,初次见面,我认为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长辈。我和三妹走上前去,叫了一声大先生,深深鞠了个躬,没有等他说什么,就转身跑到我们住的西屋里。一连几天,都不敢轻易和他接近。
④过了几天,情况有了变化。我首先发现先生很注意我们的行动。就以我在院子小土堆上种的那株“独叶芋艿”来说吧,我总觉得芋艿新长出的叶子比旧叶子好看,于是每当芋艿的新叶子出来,我都会把前一片旧叶子摘去。因此,我种的那颗芋艿,梗子虽有一尺高了,始终只有一片叶子。这一切,从来没有被别人注意过,而鲁迅先生搬来不久,就发现了。他问我,“为什么你种的芋艿总是只有一片叶子呢?”我说:“新叶出来了,又嫩,又绿,老叶颜色太深,不好看,我就把老叶摘掉了”。他和气地告诉我,这样下去,芋艿是种不好的,叫我以后不要摘老叶了。
⑤这时,一旁的大姐早已熬不住,连连骂我“呆”了。先生却笑了笑对大姐说:“小孩子总有小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的,对他们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通过这件事,我逐渐觉得鲁迅先生非但不“凶”,而且和蔼可亲。
⑥鲁迅先生对小孩子从不摆架子,甚至可以以“绰号”称呼彼此。这在现在并不稀奇,而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中国、旧社会,人们的思想被封建礼教、孔孟之道所束缚,孩子对长辈只能“低眉顺眼”,不能“平起平坐”。先生却不同,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接受。
⑦先生平时很忙,白天在教育部办公,还在北京大学等四所大学兼课,晚上写文章。但是每当我们有事请他帮助,他总是尽快完成。记得那时我写了一篇童话,请先生批改。他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就改好。错别字纠正了,文字通顺了。我不会点标点符号,他给我加上了标点。交给我时,他笑了笑还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我听了不知道有多开心。
⑧这些小事,虽已过去六十多年,但这一切都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高望众的鲁迅先生,是我们最尊敬的人。
⑨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先生一家搬往西三条新屋。我们姐妹三人也在同一天搬离了砖塔胡同61号。
(节选自《记忆中的鲁迅先生》,有删改)(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事件 | 我的情感 |
先生刚搬来 | 畏惧 |
先生教我种芋艿 | 亲近 |
___ | 敬佩 |
先生给我改童话 | ___ |
记得鲁迅先生刚搬来时,穿着白夏布大衫,胡须短而硬,眉头微皱,脸上没有笑容,初次见面,我认为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长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
(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分析本文中的鲁迅和材料中的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思想方面有什么不同。
【材料链接】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根据表格前面的提示“先生教我种芋艿”,可以从下面一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和我以绰号相称.鲁迅先生给我改童话在第七段,我的心情是“我听了不知道有多开心”.(2)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穿着白夏布大衫,胡须短而硬,眉头微皱,脸上没有笑容”是外貌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严肃,表现出我初见鲁迅先生的畏惧、紧张、害怕的心理
.
(3)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鲁迅先生和气的教我种花可以看出他和蔼可亲; 通过鲁迅先生和我以绰号相称,可以看出他从不摆架子; 从鲁迅先生在我们需要帮助时,总是尽快完成看出他热心帮助孩子;鲁迅先生帮我改童话中的错字、病句,帮我加标点表现他严谨认真.
(4)本题是对比异同阅读的考查,难点较大.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在比较时从人物、内容、写作方法、思想主旨、表现手法等角度回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对学生的提问采取拒绝的态度,体现了其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维护传统教学秩序的思想.而本文中的鲁迅阻止大姐批评“我”,体现了其“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的思想.
答案
(1)鲁迅先生和我以绰号相称;感激(高兴、开心)
(2)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严肃(或者有威严),表现出我初见鲁迅先生的畏惧、紧张、害怕.
(3)和蔼可亲; 不摆架子; 热心帮助孩子;严谨认真.
(4)材料中的先生对学生的提问采取拒绝的态度,体现了其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维护传统教学秩序的思想.而本文中的鲁迅阻止大姐批评“我”,体现了其“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的思想.
.
(3)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鲁迅先生和气的教我种花可以看出他和蔼可亲; 通过鲁迅先生和我以绰号相称,可以看出他从不摆架子; 从鲁迅先生在我们需要帮助时,总是尽快完成看出他热心帮助孩子;鲁迅先生帮我改童话中的错字、病句,帮我加标点表现他严谨认真.
(4)本题是对比异同阅读的考查,难点较大.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在比较时从人物、内容、写作方法、思想主旨、表现手法等角度回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对学生的提问采取拒绝的态度,体现了其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维护传统教学秩序的思想.而本文中的鲁迅阻止大姐批评“我”,体现了其“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的思想.
答案
(1)鲁迅先生和我以绰号相称;感激(高兴、开心)
(2)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严肃(或者有威严),表现出我初见鲁迅先生的畏惧、紧张、害怕.
(3)和蔼可亲; 不摆架子; 热心帮助孩子;严谨认真.
(4)材料中的先生对学生的提问采取拒绝的态度,体现了其忽视学生自主思考,维护传统教学秩序的思想.而本文中的鲁迅阻止大姐批评“我”,体现了其“对孩子幼稚可笑的行动,要教育,要引导,但不要多加干涉”的思想.
看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鲁迅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说某某市的市委书记不是说XX市市委书记,而是说XX市委书记,这样不通啊?如白云区的区委书记, 2020-04-06 …
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被绳之以法,充分体现了①法律面前人 2020-05-14 …
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被绳之以法,充分体现了① 2020-05-14 …
县委常委在讨论一名副县长候选人。以下两个人的基本情况:(一)解某,48岁,初中文化程度,在本县工作 2020-07-07 …
根据下面的介绍,选用恰当的句式,给《北京的胡同》写三段广告词最近,某出版社出版了《北京的胡同》一书 2020-07-11 …
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严惩的原北京市委书记是A.成克杰B.陈希同C.胡长青D.陈跃南 2020-11-11 …
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在案发前曾说:“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什么人能管得着了。”胡长清在升到江西省 2020-11-13 …
阅读下列材料:2008年5月15日下午5时13分,北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周凯被成功解救出来,与张 2020-11-27 …
江西于都县委原书记胡健勇在2011年换届之际,因未被列为拟提任副厅级干部人选,安排他人通过电子邮件、 2020-11-28 …
江西于都县委原书记胡健勇在2011年换届之际,因未被列为拟提任副厅级干部人选,安排他人通过电子邮件、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