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余之谓也。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余,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亦诣而无不尽矣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余之谓也。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余,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亦诣而无不尽矣。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 里精粗无不致,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致也。 |
—— 《大学章句》 |
材料2: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心之良知,是谓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致之者,圣人也;勉强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者,愚不孝也。愚不孝者,虽具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在也。苟能致之,即与 圣人无异矣。 |
——《大学问》 |
(1)材料1主要体现了朱熹“格物致知”的观点,根据材料信息,对此作简要解释。 (2)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2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相比, 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感悟。 (3)“穷理”,朱熹把体认“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3)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突出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学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故致知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下列观点与朱熹观点表达的哲学派别和形态一致的是A. 2020-05-13 …
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②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 2020-05-16 …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 2020-06-18 …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 2020-06-30 …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 2020-11-03 …
关于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 2020-12-04 …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物质无非是各种 2020-12-07 …
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 2021-01-08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有[]A.画饼充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天地合而万物 2021-01-13 …
在你们看来人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指人的世界观吗,马克思哲学说思想是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难道就是指人有 2021-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