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老子的“无为而治”B.荀子的“天行有常”C.朱熹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的“心外
题目详情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A. 老子的“无为而治”
B. 荀子的“天行有常”
C. 朱熹的“格物致知”
D.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题干所给诗中主张从本性人心来探索生死真正的奥秘,并且否定了世间儒生只考虑事物的道理逻辑分析,完全忽视人的七情六欲和本心的做法,材料反映了反对向外寻求天理,而需从内心出发,这符合心学的内容,故D项正确.
老子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A错误;
荀子的“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界有一定的规律,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格物的手段来认知天理,强调向外寻求天理,在题中遭到了批判,故C错误;
故选D.
老子的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A错误;
荀子的“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界有一定的规律,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格物的手段来认知天理,强调向外寻求天理,在题中遭到了批判,故C错误;
故选D.
看了“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一条笔直的河流中有甲乙,两条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要立即返航流航行到C 2020-05-24 …
在一条笔直的河流中有甲乙两条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立即返航流航行到C地执 2020-06-17 …
“书册埋头何时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是谁写的?原诗的题目是什么?我记得朱熹诗中有一句"书册埋头何时了 2020-06-18 …
在一条直的河流中有甲、乙两条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 2020-06-20 …
朱熹的格物致知的具体做法是什么高中生做笔记用,还有就是“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有什么区别啊 2020-07-10 …
在一条直的河流中有甲、乙两条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 2020-07-27 …
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 2020-11-05 …
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呀,顺着山绕过石,不停 2020-11-25 …
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 2021-01-13 …
朱熹流传千古佳句是什么 2021-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