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内容,完成各题。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

题目详情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内容,完成各题。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茭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在哪里?“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3)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应如何发扬这种怀疑求真精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通读全文,结合第一段,根据“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解答格物致知的意思;作者体会到的这正意义是结尾处: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据此用原文即可解答.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根据第三段“这位先生是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即可解答;其中“格”的意思就是探索.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文章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是举例论证,阐述了道理是道理论证.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联系实际谈看法,需要明确划线句强调的是“怀疑”“实践”,可以围绕这个要点谈谈看法,结合实际,合理即可.
答案:
(1)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2分)
(2)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示例:“学而疑之,疑而问之,问而知之”,只有发扬怀疑、求真的精神,才能在事业上、学习上有所建树,科学家牛顿是榜样.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的真相.(答案不必统一)
看了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人评论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自由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此之前,学在官府,一切都被控  2020-05-17 …

遇到困难的时候是选择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2020-06-27 …

海天味业生产的海天酱油是全国知名产品,该企业也是国家首批授权推行在酱油中加入强化铁的生产企业.下图是  2020-11-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礼学与理学刘晓东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  2020-11-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吴炫最近常常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西方  2020-11-23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020-11-27 …

济南瑞蚨祥(上图B)成立于1868年,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民国初年,瑞蚨祥在北京开办了几处新店,  2020-11-2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县曾是全国知名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正确落实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该县  2020-11-27 …

萧红是中国知名女作家,我这学期读到了她的文章《跟祖父学诗》,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作品《》.  2020-11-27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1953年是“上山下乡”的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