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殷商交替之际思想的大动荡中,德的观念得到了强化,并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天命的观念虽然被弱化,但也仅限于朝代命运方面,在社会生活的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殷商交替之际思想的大动荡中,德的观念得到了强化,并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天命的观念虽然被弱化,但也仅限于朝代命运方面,在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天依然具有神秘性和神圣性,人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依然要求助于天,如,《诗经•召旻》记载了一次灾荒,而导致灾荒的原因是“天降罪罟”。天命不常的观念除了体现在王朝交替中,也体现在灾荒中,灾荒是天行不常的表现。可以说,德的价值虽然大幅上升,但这种上升主要是在政治领域,尤其是治国之道上。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交代,那就是西周领导层为什么要大力阐扬和提升德之价值?以国家的力量来宣扬一种价值背后肯定有动机,而这种动机往往是功利的,宣扬德的背后,除了填补天命价值危机出现的信仰真空外,还应有更为现实的政治目的。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寻求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敬德”、“明德”的目的是为了“保民”、“至于万年”,从西周统治精英对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到,他们真诚的认为,只要敬德、推行德治就能够巩固政权。“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只要崇德慎刑,就能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这种德治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孔孟程朱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化了德治的思想,都真诚的相信只要用德就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管理。然而,崇德真的就能实现这种目的吗?君不见历史上对道德政治批评的大有人在,就是现在只要一提起德治,肯定会招来众多质疑和批评之声。不过,西周统治者崇德不是起源于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可见德治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德治完全是一厢情愿,为什么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大力宣扬呢,就是现今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提倡德治。笔者认为,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德治有其合理性,在它原定的功能上能起到稳定国家政权、改善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如果对德治要求太多,甚至超出了它既有的功能,甚至把它说成“无敌”“无所不能”,那么期望崇德就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的愿望肯定要落空。后世对德治的批评也多是对那些德被用在不适当的领域里的德的批评。
德和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面说的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二是后世把德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诗经•雄雉》记载“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我遵循不忮不求的德行,怎么会没有好的命运呢?“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之所以能王天下也是因为他的德行。德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是传统的德之观念走出国家政治层面进入个人层面的一次涵义深化,不过,在这里,德虽然象征个人的品质,但这种品质究竟是什么?包含那些方面,还不是很明确。更没有发展成后来的个人内在之提升的涵义。
(节选自姜志勇《前孔子时代之“德”观》)(1)依据文章内容,下面对“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在殷商时代,“德”的观念与天命的观念是相对存在的,“德”的观念得到强化,天命的观念必然受到弱化。
B.政治需求促使“德”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服务于朝代命运是“德”的主要价值体现。
C.“德”从殷商时代就属于意识形态问题,宣扬“德”的价值和功能,便会对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决定作用。
D.“德”和“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揭示了“德”和“天命”之间的联系,良好的德行才能有好的命运。
(2)下列各项,不属于“西周领导层大力阐扬和提升德的价值”的原因的一项是___。
A.任何行为的背后都存在动机,西周统治者从“保民”的功利目的出发而“明德”。
B.当时的统治者忧虑朝代命运,以天命价值维系王朝统治出现了信奉危机。
C.西周统治者从历史的经验总结中,确立了“德治”这种实实在在的思想。
D.“古先哲王用康保民”,使统治者认识到“德治”具有良好的统治作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___。
A.在殷商交替之际“德”的观念得到强化,与天命信仰并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特定状态。
B.尽管最初统治者倡导的“德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代统治集团起到了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
C.作者认为,既要承认“德治”的合理性,又要避免将“德治”绝对化,反映了作者思考问题的辩证思想。
D.“德”的内涵从一开始就具有不确定性,使“德”的概念在国家政治层面和个人内在修养层面之间游离。
在殷商交替之际思想的大动荡中,德的观念得到了强化,并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天命的观念虽然被弱化,但也仅限于朝代命运方面,在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天依然具有神秘性和神圣性,人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依然要求助于天,如,《诗经•召旻》记载了一次灾荒,而导致灾荒的原因是“天降罪罟”。天命不常的观念除了体现在王朝交替中,也体现在灾荒中,灾荒是天行不常的表现。可以说,德的价值虽然大幅上升,但这种上升主要是在政治领域,尤其是治国之道上。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交代,那就是西周领导层为什么要大力阐扬和提升德之价值?以国家的力量来宣扬一种价值背后肯定有动机,而这种动机往往是功利的,宣扬德的背后,除了填补天命价值危机出现的信仰真空外,还应有更为现实的政治目的。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寻求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敬德”、“明德”的目的是为了“保民”、“至于万年”,从西周统治精英对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到,他们真诚的认为,只要敬德、推行德治就能够巩固政权。“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只要崇德慎刑,就能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这种德治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孔孟程朱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化了德治的思想,都真诚的相信只要用德就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管理。然而,崇德真的就能实现这种目的吗?君不见历史上对道德政治批评的大有人在,就是现在只要一提起德治,肯定会招来众多质疑和批评之声。不过,西周统治者崇德不是起源于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可见德治还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德治完全是一厢情愿,为什么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大力宣扬呢,就是现今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提倡德治。笔者认为,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德治有其合理性,在它原定的功能上能起到稳定国家政权、改善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如果对德治要求太多,甚至超出了它既有的功能,甚至把它说成“无敌”“无所不能”,那么期望崇德就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的愿望肯定要落空。后世对德治的批评也多是对那些德被用在不适当的领域里的德的批评。
德和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面说的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二是后世把德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诗经•雄雉》记载“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我遵循不忮不求的德行,怎么会没有好的命运呢?“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之所以能王天下也是因为他的德行。德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是传统的德之观念走出国家政治层面进入个人层面的一次涵义深化,不过,在这里,德虽然象征个人的品质,但这种品质究竟是什么?包含那些方面,还不是很明确。更没有发展成后来的个人内在之提升的涵义。
(节选自姜志勇《前孔子时代之“德”观》)(1)依据文章内容,下面对“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在殷商时代,“德”的观念与天命的观念是相对存在的,“德”的观念得到强化,天命的观念必然受到弱化。
B.政治需求促使“德”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服务于朝代命运是“德”的主要价值体现。
C.“德”从殷商时代就属于意识形态问题,宣扬“德”的价值和功能,便会对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决定作用。
D.“德”和“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揭示了“德”和“天命”之间的联系,良好的德行才能有好的命运。
(2)下列各项,不属于“西周领导层大力阐扬和提升德的价值”的原因的一项是___。
A.任何行为的背后都存在动机,西周统治者从“保民”的功利目的出发而“明德”。
B.当时的统治者忧虑朝代命运,以天命价值维系王朝统治出现了信奉危机。
C.西周统治者从历史的经验总结中,确立了“德治”这种实实在在的思想。
D.“古先哲王用康保民”,使统治者认识到“德治”具有良好的统治作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___。
A.在殷商交替之际“德”的观念得到强化,与天命信仰并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特定状态。
B.尽管最初统治者倡导的“德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代统治集团起到了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
C.作者认为,既要承认“德治”的合理性,又要避免将“德治”绝对化,反映了作者思考问题的辩证思想。
D.“德”的内涵从一开始就具有不确定性,使“德”的概念在国家政治层面和个人内在修养层面之间游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A.根据文中第一段可知,所谈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C.“便会对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决定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为“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寻求周王朝的...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盲道上的爱》,回答下列各题盲道上的爱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 2020-06-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阅读即享受岳洪治①国人自古就有尊重知识、鼓励耕读的传统。读书人每以“ 2020-07-03 …
上面有个红色的各字,下面有个黑色的各字,猜个成语是什么? 2020-07-08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用五个字概括-- 2020-07-0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在很多人看来,诗歌翻译是所得不偿劳的事情。美国诗 2020-07-2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化 2020-11-2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 2020-11-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永远的海瑞——谒海瑞墓孙喜伦总为 2020-12-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画并不好看;单看各字,各行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