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记注与制诰与邻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英宗从做藩王时就听到苏轼的名声,后来欲按照唐的旧制把苏轼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B.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C.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D.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比冠,博通经史 | 比:等到。 |
B.属文日数千言 | 属:隶属。 |
C.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 | 胜:占上风。 |
D.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 故事:旧例。 |
A.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记注与制诰与邻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英宗从做藩王时就听到苏轼的名声,后来欲按照唐的旧制把苏轼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B.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C.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D.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属:写文章.译文为:每天写文章几千字.
(2)B项都是才,副词.A.他的,代词/凑音节,助词; C.因为,介词/表目的,来,连词(同”而”连词);D.跟,介词/和,连词.
(3)A项根据原文“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可知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B项根据原文“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可知欧阳修特录他中乙科错;C项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错,除是任命官职,不是贬官.故选D.
(4)解答本题,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出答案.“曰”为对话标志,应在它之后停顿,排除C项;“未知”是谓语,“能否”为宾语,应在“能否”之后停顿;排除B项;“琦犹不可”是完整成分,在后停顿,排除A项.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故选D.译文为: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5)①为:成为;顾:难道.译文为: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3分)
②见:见解;是书:这本书;得吾心矣: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译文为: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4分)
答案:
(1)B
(2)B
(3)D
(4)D
(5)①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3分)
②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4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一职如何?”韩琦说:“记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贴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2)B项都是才,副词.A.他的,代词/凑音节,助词; C.因为,介词/表目的,来,连词(同”而”连词);D.跟,介词/和,连词.
(3)A项根据原文“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可知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B项根据原文“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可知欧阳修特录他中乙科错;C项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错,除是任命官职,不是贬官.故选D.
(4)解答本题,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出答案.“曰”为对话标志,应在它之后停顿,排除C项;“未知”是谓语,“能否”为宾语,应在“能否”之后停顿;排除B项;“琦犹不可”是完整成分,在后停顿,排除A项.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故选D.译文为: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5)①为:成为;顾:难道.译文为: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3分)
②见:见解;是书:这本书;得吾心矣: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译文为: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4分)
答案:
(1)B
(2)B
(3)D
(4)D
(5)①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3分)
②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4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一职如何?”韩琦说:“记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贴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
看了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眉州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同学们正在野餐.请读同学们正在野餐.请读对话,看看同学们分别喜欢吃些什么.WuYifan:Have 2020-05-15 …
据《泉州府志》(清)记载: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住安南(越南),无法 2020-06-11 …
请问《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观点有什么不足之处,请读过的书有分享一下读后感! 2020-06-20 …
茶壶盖上常见的题词,只有四个字围成圈:明、目、清、心.请读读看,这四个字应该怎样连起来读?有几种读 2020-07-07 …
请读出下列数字:234588919读作:;376009704读作:;6030607080读作:;8 2020-07-09 …
请读程序:则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m=1234.123;printf=("%-8.3f\n",m); 2020-07-18 …
请读岳飞《满江红》回答问题:“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 2020-07-28 …
读句子,画出加粗字在括号里的正确读音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w6iw8i)它 2020-10-31 …
请读出以下仪器仪表的读数:(1)图1游标卡尺的读数:.(2)图2量程为3V的电压表的读数:.(3)图 2020-11-29 …
已知100.010读作一百点零一零.请读出或写出下列各数.20.20读作:101.02读作:0.03 20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