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附文,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又有了哪些新认识。立大志苦修身在父亲的压力下,毛泽东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被父亲拉回去当农民或店主,要
阅读附文,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立大志苦修身
在父亲的压力下,毛泽东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被父亲拉回去当农民或店主,要么按照自己选定的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道路走下去。毛泽东当然选择后者。但选择后者,父亲必然会断绝经济支持。为此,毛泽东不得不选择暂回学校读书的方式。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和多一点独立性,毛泽东于 1913 年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不久该校并入了不收学费、膳食和住宿费也很低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是培养新青年的摇篮。这里思想活跃。师生们普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毛泽东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把原有的朴素善良的平等意识逐渐转变为救国救民的民主意识。他不像有些青少年那样空谈志向,而是认为只有先获得真理、了解世界,才能准确立志。为此,他发奋刻苦学好各门功课。对于学校开设的课程,他更偏重于哲学、修身、国文、历史、地理等。他对哲学和历史尤其感兴趣。
在学校中,毛泽东是最刻苦的学生之一。他每天总是天微明就悄悄起床,先锻炼身体,等到光线亮到能够看清字迹了就开始读书。白天不浪费半分钟的时间,夜晚,同学们都睡下之后,他一个人借助外面微弱的灯光继续研读。毛泽东很推崇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即边读书边思索,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手写下来。在师范读书的这段时间,正是毛泽东修身立志、吸收知识和积蓄才能的时期。
立大志、成大事,需要苦修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毛泽东处处注意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为了强健体魄,他坚持洗冷水澡,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为了锻炼胆量,他独自一人到野兽出没的山岭夜宿;为了加强干扰能力,他到闹市去读书;为了提高吃苦耐劳的能力,他经常利用假期外出“游学”。这种“游学”就是带一把雨伞、一只挎包,包内装些换洗的衣服、笔记本、文房四宝,分文不带,路途中靠给人家写写字换几个钱为生。毛泽东“游学”的目的是进行社会调查。最远的一次“游学”,曾历时一个多月,走了四百五十多公里路,游历了五个县、数十个乡镇,结识了各色人物,记录了大量笔记,增长了在书本上见不到的知识。这种“游学”既锻炼了毛泽东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吃苦耐劳精神,也使他养成了搞社会调查的好习惯。
提示:
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旨在学会分析,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青山不老课文中有一句县志的话,数百年后,县志又将如何记载这个地方的环境状况,请写下来.青山不老课文 2020-05-17 …
1.在200牛顿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使质量为80千克的小车沿平直道路上前进20米,然后撤销拉力,又滑 2020-06-10 …
艾泽拉丝大陆英文怎么说?谁知道艾泽拉丝大陆用英文怎么说? 2020-07-02 …
“藏山于泽”该如何理解?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 2020-07-05 …
英语翻译欢迎来到西藏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梵语音译,又译为“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 2020-07-06 …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中为什么要区分无光泽面和又光泽面? 2020-07-18 …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 2020-07-26 …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 2020-07-26 …
有些斜拉桥使用斜拉悬索来固定大桥,这就要求悬索要有很大的抗断拉力.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 2020-08-02 …
唐代的时候,一品文官的官服上的标志是什么动物,武官又是什么动物?唐代,一品文官的官服上的标志是什么动 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