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
2.“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3.有哪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而“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什么?
答:
4.读下面的语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
与陈述句做比较,可知作者运用反问句的原因是:
。
5.作者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在南京的见闻一句都没写?
答:
6.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照、嘱咐,二十岁的“我”却暗笑他的迂,自作聪明。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你反省过自己吗?若有,请简要叙述出来;若没有,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
1答案:父亲踌躇再三,坚持亲自送“我”到车站,并送“我”上车。
2答案: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字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3答案:理由:①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②那年“我”已二十岁,是成年人了;③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原因:因为他爱子情深。
4答案:我这样大年纪的人,能够料理自己 加强语气,强调父亲根本没必要送“我”,也说明“我”当时根本不理解父亲的爱
5答案: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去了。
6答案:示例一:那次,我病愈返校,我说自己可以去,爸爸却坚持送我,一路上,一向少言寡语的爸爸不停地唠叨:“别忘了吃药,病好了还是要巩固一段时间的。”“早晚要加衣服。”“如果出了汗,不要马上脱衣服。”……到了校门口,爸爸又一再嘱咐我不要忘了他说的话。我不耐烦地说:“我又不是小孩,知道了!真麻烦!”我看到了父亲委屈的眼神。当时我就后悔了,后悔自己说错了话,伤害了爸爸对我的爱,于是马上补救:“爸,谢谢您!我都记住了,您放心吧!”爸爸脸上绽开了笑容。
示例二: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我们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他们之所以爱唠叨,之所以显得“迂”,只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爱得太深,爱我们胜过爱他们自己。
一些语文方面的题送30分1.他的高质量服务事迹再老百姓中口耳相传,顾客纷纷到他那里去买音响等商品. 2020-06-10 …
伤口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①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 2020-06-22 …
英语作文(书信格式)急!说明,根据提示用英文写一封信提示,你的朋友Mr.CarlHill写信告诉你 2020-07-03 …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下题。伤口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铁架上绑着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 2020-07-04 …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 2020-07-05 …
冬冬同学早上刷牙时,发现正在用搪瓷口杯底部破了一个小口,杯里水直往外流(如图所示).情急之下,他把 2020-07-06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在莫斯科的一个电车站,一个小伙子上了车,他手里拿着几本书,他在口袋里掏了好久也没 2020-11-04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在莫斯科的一个电车站,一个小伙子上了车,他手里拿着几本书,他在口袋里掏了好久也没 2020-11-10 …
修改病句:(1)老农把钻进口袋,里的狼抡起锄头打死了。(2)张为和李明并肩走着,突然他拍了他一下,就 2020-11-28 …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使自己的手始终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