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 阙:损伤
B.岂将 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强:强迫
C. 为一切之计而已偷:苟且
D.然后以禁,则 齐:一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子 独明先王之道以其 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亦将 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盖法者 所以 适变也,不必尽同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D.则此书之不泯, 可乎而余亦悔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A小题1:C小题1:D小题1:C小题1:(1)(孔子、孟子)能够不苟且随便罢了。这就可以说是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2)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俗人还对执迷不悟...
看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刍荛②者往焉,雉兔③者往焉,与  2020-05-13 …

求大神翻译,语文文言文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  2020-06-09 …

皇帝和使臣的互相称呼1.古代皇帝对他国使臣的称呼据说这个好像是叫陛下2.B国使臣对A国皇帝的称呼3  2020-06-17 …

鲁哀侯弃国译文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  2020-06-19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宋玉在其《风赋》中有言:“风于起于青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  2020-11-2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  2020-11-27 …

东汉政论家崔寔说:“昔圣王之治天下,咸建诸侯,以临其民,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秦兼  2020-11-27 …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