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原性韩愈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问 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 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 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 ① 、嶷嶷然 ② 。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 韩昌黎文集 》)
【注】①岐岐: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13. 对下列 语句中加点 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 . 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 . 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 . 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14. 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 明 “ 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 ( 3 分)
① 情之于性视其品 ②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 ③ 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 ④ 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 ⑤ 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 ⑥ 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来,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 . 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 . 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 . 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16.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 1 ) 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 ( 3 分)
( 2 ) 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 3 分)
( 3 ) 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 3 分)
17.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 6 处,共 3 分)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字面意思就是装满了五味的瓶子.而五味的意思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孙子兵法·势篇》:“味不 2020-03-30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20-03-31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让我们懂得了什么?50以内,作为《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 2020-04-08 …
“而”“穷”“之”字的多种解释“而”化而为鸟怒而飞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水浅而舟大也而后乃今将图南穷子孙 2020-06-05 …
"既成约而为纳币也"出自那个文言文?怎样划分正确?A既成/约而为纳币也B既成约/而为纳币也C既成约 2020-06-21 …
三皇五帝为什么没有炎帝?炎帝的贡献算不上三皇五帝的水平吗?我们不是炎黄子孙吗?为什么黄帝是五帝之一 2020-06-24 …
解方程组:ax+y=8x-by=7时,由于粗心,张华看错了方程中的a,而得解为:x=-3y=5,刘 2020-06-26 …
大哥大姐快来帮我啊!求快!能做一道算一道!1.已知A为等比数列,第二项为9.第五项为243,求前四 2020-07-09 …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2020-07-28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让我们懂得了什么?50以内,作为《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20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