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亭亭净植___
②宜乎众矣。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濯清涟而不妖。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的表现手法,《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___;《养竹记》由竹的本固、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5)我国儒家美学思想中,向来就有“比德说”。即人对自然物的欣赏和赞美,是基于自然物的某种特征、象征人的某些美德。说说乙文以“竹”象征了君子哪些美德?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亭亭净植___
②宜乎众矣。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花之隐逸者也 | 则思善建不拔者 |
B.水陆草木之花 |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野芳发而幽香 |
D.固以树德 | 中无杂树 |
濯清涟而不妖。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的表现手法,《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___;《养竹记》由竹的本固、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5)我国儒家美学思想中,向来就有“比德说”。即人对自然物的欣赏和赞美,是基于自然物的某种特征、象征人的某些美德。说说乙文以“竹”象征了君子哪些美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者:…的人.意思相同;
B:之:助词,的/代词,它;
C: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
D:树:动词,树立/名词,树木.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语有:“濯”指洗涤;“妖”指妖媚.故翻译为: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4)本题是对写作手法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考查,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甲文主要论述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香远益清,”的香气等方面赞美莲的;乙文主要讲述了“竹性直,直以立身”的性直;“竹心空,空似体道”的心空.
综述为:托物言志;君子之风(高贵品质);性直、心空.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意志坚定不移;处事正直、不偏不倚;虚心去感化别人;节操和品行,在平安和险恶的环境下,都能始终如一.
答案:
(1)①高耸的样子.②应当.
(2)A.
(3)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4)托物言志;君子之风(高贵品质);性直、心空.
(5)意志坚定不移;处事正直、不偏不倚;虚心去感化别人;节操和品行,在平安和险恶的环境下,都能始终如一.
①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者:…的人.意思相同;
B:之:助词,的/代词,它;
C: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
D:树:动词,树立/名词,树木.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语有:“濯”指洗涤;“妖”指妖媚.故翻译为: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4)本题是对写作手法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考查,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甲文主要论述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外形;“香远益清,”的香气等方面赞美莲的;乙文主要讲述了“竹性直,直以立身”的性直;“竹心空,空似体道”的心空.
综述为:托物言志;君子之风(高贵品质);性直、心空.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意志坚定不移;处事正直、不偏不倚;虚心去感化别人;节操和品行,在平安和险恶的环境下,都能始终如一.
答案:
(1)①高耸的样子.②应当.
(2)A.
(3)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4)托物言志;君子之风(高贵品质);性直、心空.
(5)意志坚定不移;处事正直、不偏不倚;虚心去感化别人;节操和品行,在平安和险恶的环境下,都能始终如一.
看了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宋元开始,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陆上丝绸之路”几乎不再发挥作用 2020-05-16 …
梨花再放多风雨,燕去莺来野雉鸣,堪笑西园桃李盛,重山草木亦凄清。是什么意思?梨花再放多风雨,燕去莺 2020-06-29 …
种子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生命力更旺盛?请不要复制答案.列出1234点 2020-07-08 …
纸上得来总觉浅,(陆游)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020-07-10 …
褒奖诗人的诗句,越多越好.像“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赞颂李白(不要都是李白的) 2020-07-15 …
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且酷爱芭蕾的11岁北川女孩李月,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在 2020-11-02 …
把下面的词语按感情色彩的不同分两类写下来。口若悬河一丝不苟狼狈为奸足智多谋沾沾自喜盛气凌人和蔼可亲张 2020-11-03 …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1、翁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2、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3、苏轼翁庭筠李 2020-12-22 …
急用!30分!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出处<>停杯投箸不能食,.出处<>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 2021-01-12 …
急用!30分!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出处<>停杯投箸不能食,.出处<>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