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孟子》阅读(6分)孟子曰:“易①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

题目详情

《孟子》阅读(6分)
孟子曰:“易 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 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治理、整治。②菽粟:大豆和小米。
【小题1】从选段来看,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        ,(1分)才能让老百姓        。(1分)(用原文词语回答,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
【小题2】孟子并非只空谈“礼义兴邦”,也多次谈到经济问题,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孟子对此问题的具体措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富(足); 仁。(2分)

【小题2】示例:孟子说到了发展生产和节用减赋两个方面。一方面帮助人们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2分)另一方面要节约用度,减轻赋税,才能使人们的收入增加,最终达到富民和教化的目的。(2分)

解析
分 析:


【小题1】“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 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从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先使老百姓富足,解决了经济问题,才能让老百姓懂得仁。

【小题2】孟子所谈的“礼义兴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述文段中孟子谈到通过发展生产和减轻赋税可以是老百姓富足起来,在此基础之上,“民焉有不仁者乎?”老百姓自然会懂得礼义。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评: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参考译文】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使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孟子·尽心上》)

看了《孟子》阅读(6分)孟子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2020-06-17 …

求数学题已经知道本金,存期,年利率,怎么求利息税?例子:本金5000元,存期1年,年利率2.25%  2020-06-17 …

1928年《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写到:“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  2020-11-04 …

某校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使用了如下台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2020-11-05 …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  2020-11-05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  2020-11-05 …

在我国古代,封建政府为了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征收[]A.盐税和铁税B.关津之税和市肆之税C.盐铁税  2020-11-10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  2020-11-22 …

某校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使用了如下台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2020-11-22 …

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以下哪项解释,不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