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②为什么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②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不够富有吗,因为落后和短缺吗?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缺时的窘迫与无奈。从字面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节约是对物欲而言的。人们所需求的物质,从本质上说,无非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一是凝结于其中的人的劳动。所以节制物欲,就是对自然的珍惜,也是对别人劳动和生命的尊重。这难道不是一种高风亮节,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操吗?
  ③“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过去许多殷实人家门前常见的楹联--俭,就是节约,以“勤俭”二字示人,是对家风的讽劝,也是道德的标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雅士之所以归隐南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荣华,而是他们把简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④高尚的人们总是以简朴而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除了别的原因,延安窑洞的简朴,解放军官兵的土布军装,也许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这一点,大概蒋介石至死也没有弄明白。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和简朴也是有识之士信奉的一种生活哲学。拥有亿万资产的香港大富李嘉成,据说至今住的仍是30多年以前购置的一所旧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⑤节约是一种境界,奢侈是另一种境界。最典型的大概要算《世说新语》记载的西晋武帝时石崇与王恺争豪的故事。石崇曾出任荆州刺史,生活非常奢侈。王恺是皇帝内戚。两个人都是武帝时富可敌国的豪强。石崇故意用铁如意打碎王恺价值连城的珊瑚树,再赔偿以示其富有。更有甚者他们夸富夸到以杀人为能事的地步,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这些豪强当时是何等的骄横,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留给后人的道德形象又是何等的丑陋和恶心!
  ⑥节约是一种时代精神。节约象征着健康向上,奢侈则意味着没落。如石崇和王恺,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开国皇帝的晋武帝司马炎,早期也曾“矫以仁俭”.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他的身边出现王恺、石崇之辈也就不足为怪。
(选自2009年4月8日《光明网•光明观察》,有删改。作者 马德)(1)这篇文章中,作者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2)从文中看,“要提倡节约”的理由有哪几点?
(3)陶渊明和李嘉诚崇尚“节俭”分别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观?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4)文章运用的两类不同事例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结合首尾以及文章内容,第一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2)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内容...
看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观点,出自《孟子》一书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C  2020-06-17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  2020-11-23 …

英语翻译档案是国家和社会在任何时期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社会生活  2020-12-04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  2020-12-1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  2020-12-15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  2020-12-17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翻译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②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  2020-12-17 …

下列观点不属于孟子主张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2020-12-17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  2020-12-17 …

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  2021-01-01 …